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及定价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 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5页 |
1.4 文献回顾 | 第15-24页 |
1.4.1 存款保险制度理论基础方面的文献 | 第15-20页 |
1.4.2 存款保险制度中保费厘定方面的文献 | 第20-24页 |
第二章 存款保险制度的理论概括 | 第24-29页 |
2.1 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架构 | 第24-27页 |
2.1.1 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参与人及之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2.1.2 存款保险制度的参保形式和对象 | 第25-26页 |
2.1.3 银行面临危机时存款保险机构的救助 | 第26-27页 |
2.2 存款保险制度的授权模式 | 第27-28页 |
2.2.1 单一付款箱型 | 第27页 |
2.2.2 成本最小化型 | 第27页 |
2.2.3 风险最小化型 | 第27-28页 |
2.3 存款保险制度所面临的风险 | 第28-29页 |
2.3.1 道德风险 | 第28页 |
2.3.2 逆向选择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博弈论视角下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29-33页 |
3.1 储户之间的挤兑风险 | 第29-31页 |
3.2 银行和监管之间的道德风险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存款保险制度保费的定价方法 | 第33-40页 |
4.1 Merton期权定价模型 | 第33-37页 |
4.2 预期损失定价模型 | 第37-38页 |
4.3 对于两种定价模型的评价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相关的核心参数的实证分析 | 第40-46页 |
5.1 数据的处理 | 第40-42页 |
5.2 ARMA的定义 | 第42-43页 |
5.3 ARMA模型的具体建立的步骤 | 第43-46页 |
第六章 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议 | 第46-49页 |
6.1 关于监管机构 | 第46页 |
6.1.1 监督的目的 | 第46页 |
6.1.2 监督的水平 | 第46页 |
6.2 关于定价机制 | 第46-47页 |
6.3 关于环境的建立 | 第47-49页 |
6.3.1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 第47-48页 |
6.3.2 提高评级机构的水平 | 第48页 |
6.3.3 会计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