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消化系及腹部疾病论文--胃疾病论文--胃炎论文

辨证用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缩略语表第10-11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部分 理论文献研究第12-24页
    一、西医学对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认识第12-17页
        1 H.pylori的微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特性第12-13页
            1.1 H.pylori的微生物学第12页
            1.2 H.pylori的尿素酶第12页
            1.3 H.pylori的流行病学第12-13页
        2 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致病机理第13-17页
            2.1 H.pylori的定植第13页
            2.2 H.pylori感染后的损害第13-14页
            2.3 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特点第14页
            2.4 H.pylori感染的诊断第14-15页
            2.5 H.pylori感染的西医治疗现状第15-17页
    二、中医学关于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认识第17-24页
        1 古代医家对“胃痛”、“痞满”的认识第17-20页
            1.1 先秦两汉时期的认识第17页
            1.2 唐宋金元时期的认识第17-19页
                1.2.1 易水学派的认识第18页
                1.2.2 其他诸家的认识第18-19页
            1.3 明清时期的认识第19-20页
        2 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辨证分型研究第20-21页
        3 H.pylori感染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第21-24页
            3.1 单味中药及中药单体研究第21页
            3.2 中药复方研究第21-22页
            3.3 中西医结合研究第22-24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4-35页
    一、临床资料第24-30页
        1 病例来源与分组第24-25页
            1.1 性别第24-25页
            1.2 年龄第25页
        2 诊断标准第25-27页
            2.1 西医诊断标准第25页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第25-26页
            2.3 纳入标准第26页
            2.4 排除标准第26-27页
            2.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第27页
        3 治疗方案第27-29页
            3.1 药物的名称及规格第27页
            3.2 药物的用法及疗程第27-28页
            3.3 中药辨证用药方案及参考剂量第28页
            3.4 注意事项第28-29页
        4 观测指标第29页
            4.1 人口学资料第29页
            4.2 影响疗效因素第29页
            4.3 一般体格检查第29页
            4.4 诊断性指标第29页
            4.5 安全性检查第29页
            4.6 依从性观察第29页
            4.7 疗效性观测第29页
            4.8 安全性评价第29页
        5 症状疗效评价标准第29-30页
        6 统计分析方法第30页
    二、研究结果第30-35页
        1 依从性及安全性情况第30页
        2 H.pylori根除率统计学情况第30-31页
            2.1 总根除率差异比较第30页
            2.2 各证型H.pylori根除率差异比较第30-31页
        3 症状消失率统计学情况第31-32页
            3.1 胃脘痞满消失率比较第31页
            3.2 胃脘疼痛消失率比较第31-32页
            3.3 嗳气消失率比较第32页
            3.4 食欲减退消失率比较第32页
        4 症状缓解率统计学情况第32-34页
            4.1 胃脘痞满第32页
            4.2 胃脘疼痛第32-33页
            4.3 嗳气第33页
            4.4 食欲减退第33-34页
        5 症状总积分及总有效率统计学情况第34-35页
            5.1 症状总积分比较第34页
            5.2 总有效率评定第34-35页
第三部分 讨论部分第35-43页
    一、H.pylori感染的现状及根除中的困惑第35页
    二、辨证用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依据第35-39页
        1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纲领和依据第35-36页
        2 方证相应是中医药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关键第36-37页
        3 本研究中方药在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中的作用机制探讨第37-39页
            3.1 脾胃湿热证以连朴饮加减治疗第37页
            3.2 肝胃不和证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第37-38页
            3.3 脾胃虚弱证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第38页
            3.4 胃阴不足证以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第38-39页
        4 中医药在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中的作用与问题第39页
            4.1 中医药在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中的作用第39页
            4.2 中医药在H.pylori根除治疗中的问题第39页
    三、研究结果与探讨第39-43页
        1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39-41页
            1.1 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证型分布第39-40页
            1.2 H.pylori的根除率第40页
            1.3 临床症状消失率与缓解率第40页
            1.4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第40-41页
        2 中药辨证论治可能的作用机制探讨第41页
            2.1 对H.pylori的直接抑杀作用第41页
            2.2 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第41页
            2.3 调整胃肠功能第41页
        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41页
        4 结论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附表第47-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证素及其与心功能指标和抗心肌抗体相关性的研究
下一篇:富营养化水体对黑三棱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