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R404a的研究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重力供液制冷制冷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5 本文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1.6 实验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气液两相流与可视化理论基础 | 第21-31页 |
2.1 气液两相流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1 气液两相流基本参数 | 第21-23页 |
2.1.2 两相流流型图 | 第23-27页 |
2.2 两相流流型测试方法 | 第27-31页 |
2.2.1 电容探针测量法 | 第28页 |
2.2.2 摄影仪可视化方法 | 第28-30页 |
2.2.3 目测法 | 第30页 |
2.2.4 射线衰减方法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重力供液制冷系统与管内两相流动相关数学模型 | 第31-46页 |
3.1 重力供液再循环蒸发器数学模型建立思路 | 第31页 |
3.2 相关数学模型 | 第31-46页 |
3.2.1 湿空气的热力参数 | 第32-35页 |
3.2.2 析湿系数 | 第35-36页 |
3.2.3 结霜工况计算 | 第36-37页 |
3.2.4 再循环制冷系统制冷剂侧的压力降与形成再循环阻力平衡关系 | 第37-41页 |
3.2.5 再循环蒸发器换热特性计算 | 第41-46页 |
第四章 再循环重力供液蒸发器实验台介绍 | 第46-53页 |
4.1 试验台介绍 | 第46-50页 |
4.1.1 再循环重力供液蒸发器实验装置 | 第46-49页 |
4.1.2 再循环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回油 | 第49-50页 |
4.2 实验设备 | 第50-51页 |
4.2.1 压力传感器 | 第50页 |
4.2.2 流量计 | 第50页 |
4.2.3 温度采集 | 第50-51页 |
4.2.4 图像采集仪器 | 第51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实验数据与分析 | 第53-75页 |
5.1 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制冷剂管内强制对流换热的可视化研究 | 第53-60页 |
5.1.1 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性能特性 | 第53-55页 |
5.1.2 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传热性能 | 第55-57页 |
5.1.3 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中玻璃管蒸发器内制冷剂流动状态分析 | 第57-60页 |
5.2 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制冷剂管内强制对流换热的可视化研究 | 第60-70页 |
5.2.1 重力供液制冷系统性能特性 | 第61-64页 |
5.2.2 重力供液制冷系统传热性能 | 第64-67页 |
5.2.3 重力供液制冷系统中蒸发器内制冷剂流动状态分析 | 第67-70页 |
5.3 两种制冷系统蒸发器换热特性及制冷剂流动状态对比分析 | 第70-73页 |
5.3.1 两种制冷系统蒸发器的换热特性分析 | 第70-72页 |
5.3.2 两种制冷系统性能对分析 | 第72-73页 |
5.3.3 两种制冷系统中蒸发器内制冷剂流动状态对比分析 | 第73页 |
5.4 重力供液制冷系统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 | 第73-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75-78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