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黄土地区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黄土边坡的护坡类型及特点第15-22页
    2.1 黄土的分布及特性第15-16页
        2.1.1 黄土的分布第15页
        2.1.2 黄土的特性第15-16页
    2.2 黄土边坡破坏模式及防护类型第16-21页
        2.2.1 破坏模式第16-17页
        2.2.2 工程护坡类型第17-18页
        2.2.3 生态护坡类型第18-20页
        2.2.4 工程护坡与生态护坡的优缺点第20-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生态护坡原理第22-38页
    3.1 植物根系护坡原理第22-28页
        3.1.1 根系的单根锚固作用分析第22-26页
        3.1.2 群根锚固作用分析第26-27页
        3.1.3 植物根系加筋作用分析第27-28页
    3.2 植物防护的水文效应第28-29页
    3.3 植物选择及植物群落的配置第29-36页
        3.3.1 植物的选择第29-30页
        3.3.2 植物群落的配置第30-31页
        3.3.3 配置关中黄土台塬区的植物群落第31-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4 基于物元分析法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第38-54页
    4.1 评价指标的确定第38-39页
    4.2 物元分析法计算流程第39-43页
        4.2.1 确定物元第39-40页
        4.2.2 确定物元集第40页
        4.2.3 计算关联度第40-41页
        4.2.4 确定权重系数第41-43页
        4.2.5 评价待评价事物等级第43页
    4.3 物元分析法在边坡稳定评价中的应用第43-53页
        4.3.1 地貌概况第43-44页
        4.3.2 地层岩性第44-45页
        4.3.3 气象水文第45-46页
        4.3.4 地下水文条件第46页
        4.3.5 地震第46-47页
        4.3.6 人类活动第47-48页
        4.3.7 安全评价第48-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5 基于GeoStudio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第54-72页
    5.1 GeoStudio的基本理论第54-58页
        5.1.1 渗流计算基本理论第54-55页
        5.1.2 稳定性计算基本理论第55-58页
    5.2 边坡渗流场分析第58-68页
        5.2.1 计算地质模型第58-59页
        5.2.2 计算工况的选取第59页
        5.2.3 计算模型与参数第59页
        5.2.4 渗流计算方案第59-68页
    5.3 边坡稳定性分析第68-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页
    6.2 展望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静水压对水库沉积物磷循环转化微生物影响研究
下一篇: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