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数学论文--古典数学论文--中国古典数学论文

晚清杭州数学家群体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前言第12-16页
   ·选题意义第12-13页
     ·本选题是教育部项目《晚清科学技术研究》的组成部分第12页
     ·杭州数学学派的成就基本上代表了当时中国数学的最高水平第12-13页
     ·一定地域内数学家群体的交流活动对他们数学成就的影响第13页
     ·发掘晚清杭州数学家的成就,给出一些新认识第13页
   ·前人的工作第13-14页
     ·对这些中算家的个体研究第13-14页
     ·已进行对清代中算家数学交流的研究工作第14页
   ·本文的创新第14-16页
     ·原著内容的再探讨第14-15页
       ·李善兰尖锥术的再探讨第14-15页
       ·对戴煦开方术的新发现第15页
       ·关于无穷级数除法的优先权第15页
     ·晚清中算发展动力分析第15页
     ·儒家道家思想对晚清中算家的影响第15-16页
2 晚清中算发展整体环境第16-31页
   ·晚清社会环境第16-22页
     ·19世纪初期晚清社会概况第16-18页
     ·19世纪初期学术概况及清政府的态度转变过程第18-22页
   ·数学环境第22-26页
     ·西方19世纪前后数学成就概述第22-23页
     ·中算消化西算后的发展第23-26页
   ·以杭州为中心数学研究的氛围的形成第26-31页
3 杭州数学家群体的主要成就第31-70页
   ·项名达及其主要成就第31-35页
     ·项名达介绍第31-33页
     ·《象数一原》第33-35页
   ·徐有壬及其主要成就第35-43页
     ·徐有壬介绍第35-37页
     ·《测圆密率》第37-43页
       ·《测圆密率》卷第一第37-40页
       ·《测圆密率》卷第二第40-43页
   ·戴煦及其主要成就第43-64页
     ·戴煦介绍第43-45页
     ·《对数简法》及《续对数简法》第45-59页
       ·(?)在x_0处的泰勒级数和迭代法第45-52页
       ·关于换底公式第52-55页
       ·(1+x)~a展开及1n(1+x)展开第55-59页
     ·《外切密率》第59-64页
       ·主要内容第59-60页
       ·《外切密率》中的正切数与欧拉数第60-63页
       ·谁是晚清中算家无穷级数除法的第一人第63-64页
   ·夏鸾翔及其主要成就第64-70页
     ·夏鸾翔介绍第64页
     ·夏鸾翔的主要成就简介第64-70页
       ·夏鸾翔关于圆锥曲线的研究第65-66页
       ·夏鸾翔的开方捷术第66-67页
       ·"夏氏数"第67-68页
       ·《万象一原》略述第68-70页
4 杭州数学家群体的代表—李善兰第70-105页
   ·李善兰介绍第70-74页
     ·李善兰的生平介绍第70-72页
     ·以李善兰为中心的交流活动第72-74页
   ·李善兰的《垛积比类》第74-87页
     ·《垛积比类》内容简介第74-85页
       ·三角垛(卷)第75-79页
       ·三角垛支垛第79-80页
       ·乘方垛第80-82页
       ·乘方垛支垛第82-83页
       ·三角自乘垛及其变垛第83-84页
       ·三角诸变垛第84-85页
     ·《垛积比类》的特点分析第85-87页
   ·李善兰的"尖锥术"第87-99页
     ·"尖锥术"研究的评述第87-88页
     ·"尖锥术"的基本内容第88-91页
       ·"尖锥术"内容第88-90页
       ·"尖锥术"与"垛积术"之间的关系第90-91页
     ·"尖锥术"的新探讨第91-99页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广第91-94页
       ·无穷级数的除法第94-97页
       ·圆内积第97-99页
   ·李善兰的翻译工作第99-105页
     ·李善兰翻译的著作第99-100页
     ·李善兰翻译工作评析第100-105页
       ·翻译工作的意义第100-101页
       ·翻译方法的评析第101-103页
       ·李善兰的爱国主义情怀第103-105页
5 结语第105-116页
   ·儒家道家思想对晚清中算家的影响第105-108页
   ·传统哲学影响下的晚清中算发展动力第108-109页
   ·关于正切函数与正割函数的无穷级数展开第109-110页
   ·《数理精蕴》中对数造表法的错误第110-116页
     ·数理精蕴中的真数递次自乘法第111-112页
     ·布里格斯的真数递次自乘法第112-114页
     ·二者的比较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发表学术论文目录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京绥铁路研究(1905-1937)
下一篇:科尔沁沙地沙丘—草甸相间地区水文—土壤—植被动态响应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