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黄芪优势种质资源引选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4页
    1.1 黄芪简介第9页
    1.2 野生黄芪种质资源第9-10页
    1.3 黄芪人工栽培的研究第10-13页
        1.3.1 人工育种、栽培种植黄芪研究第10-11页
        1.3.2 抗旱性研究第11-12页
        1.3.3 黄芪药用价值研究第12-13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第二章 不同种源地二年生黄芪生理特性及主成分研究第14-3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4-19页
        2.1.1 供试材料第14页
        2.1.2 试验地自然概况第14-15页
        2.1.3 试验内容及设计第15页
        2.1.4 测定的方法和内容第15-18页
            2.1.4.1 根的特性第15页
            2.1.4.2 保护酶活性测定第15-16页
            2.1.4.3 生物膜特性第16-17页
            2.1.4.4 可溶性糖含量第17-18页
            2.1.4.5 总皂苷含量测定第18页
            2.1.4.6 黄酮含量的测定第18页
        2.1.5 用模糊数学隶属法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第18页
        2.1.6 数据分析第18-1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9-29页
        2.2.1 根生长指标第19-20页
            2.2.1.1 根长第19-20页
            2.2.1.2 根粗第20页
        2.2.2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第20-22页
        2.2.3 主要药用成分含量分析第22-24页
            2.2.3.1 总黄酮含量第22-23页
            2.2.3.2 总皂甙含量第23-24页
        2.2.4 生理指标第24-27页
            2.2.4.1 抗氧化酶活性第24-26页
            2.2.4.2 生物膜特性第26-27页
            2.2.4.3 可溶性糖含量第27页
        2.2.5 黄芪抗旱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第27-29页
        2.2.6 二年生黄芪种源材料聚类分析第29页
    2.3 讨论第29-32页
        2.3.1 不同种源地黄芪地下生物量与抗旱性的关系第29-30页
        2.3.2 不同种源地黄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第30页
        2.3.3 不同种源地黄芪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比较第30-31页
        2.3.4 干旱条件对不同种源地黄芪生理指标的影响第31-32页
第三章 不同种源地一年生黄芪生长与生理特性研究第32-6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3.1.1 供试材料第32-33页
        3.1.2 试验地自然概况第33页
        3.1.3 试验内容及设计第33页
            3.1.3.1 不同种源地黄芪大田试验第33页
            3.1.3.2 不同种源地盆栽黄芪试验第33页
        3.1.4 测定的方法和内容第33-34页
            3.1.4.1 根的特性第33页
            3.1.4.2 荧光特性测定第33-34页
            3.1.4.3 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第34页
        3.1.5 用模糊数学隶属法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第3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4-57页
        3.2.1 一年生大田黄芪生长与生理指标特性研究第34-45页
            3.2.1.1 根生长特性第34-36页
                3.2.1.1.1 根长第34-35页
                3.2.1.1.2 根粗第35-36页
            3.2.1.2 生理特性研究第36-43页
                3.2.1.2.1 荧光特性第36-38页
                3.2.1.2.2 抗氧化酶活性特性差异第38-41页
                3.2.1.2.3 生物膜特性差异第41-42页
                3.2.1.2.4 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第42-43页
            3.2.1.3 黄芪抗旱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第43-44页
            3.2.1.4 黄芪种源的聚类分析第44-45页
        3.2.2 盆栽黄芪生理指标特性研究第45-57页
            3.2.2.1 相对抗氧化酶活性比较第45-47页
            3.2.2.2 抗氧化酶活性比较第47-50页
            3.2.2.3 相对生物膜特性的比较第50-51页
            3.2.2.4 生物膜特性的比较第51-53页
            3.2.2.5 相对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第53-54页
            3.2.2.6 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第54-55页
            3.2.2.7 盆栽黄芪各指标的隶属函数分析第55-56页
            3.2.2.8 盆栽黄芪各种源的聚类分析第56-57页
    3.3 讨论第57-61页
        3.3.1 不同种源地黄芪生物量与抗旱性的关系第57页
        3.3.2 干旱条件对不同种源地黄芪生理指标的影响第57-59页
        3.3.3 干旱条件对不同种源地黄芪荧光特性的影响第59-61页
第四章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7页
个人简介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R制药企业在供应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研究
下一篇:转色前叶果比处理对“赤霞珠”和“北玫”葡萄有机酸积累和果实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