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4-17页 |
2.1.1 实验细胞来源 | 第14页 |
2.1.2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14-15页 |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5-16页 |
2.1.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6-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23页 |
2.2.1 A549细胞及A549微球体细胞的培养 | 第17-19页 |
2.2.2 流式细胞数检测A549细胞及A549微球体细胞中CD133+和CD44+的水平 | 第19页 |
2.2.3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Px1、p53、BAX、p-p38和p-ATF2蛋白的表达 | 第19页 |
2.2.4 CCK-8 检测 5mg/ml DDP干预后A549微球体细胞和亲本A549细胞存活率 | 第19-20页 |
2.2.5 GSH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2.6 GPx1活性的测定 | 第20-21页 |
2.2.7 流式细胞术检测ROS的含量 | 第21页 |
2.2.8 GPx1 siRNA的设计与转染 | 第21-22页 |
2.2.9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检测的GPx1 mRNA的表达 | 第22页 |
2.2.10 沉默GPx1基因表达对A549微球体细胞成球能力的影响 | 第22页 |
2.2.11 FCM法检测沉默GPx1基因表达后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12 CCK-8 检测GPx1基因沉默后对A549微球体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23页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23-24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4-35页 |
3.1 A549微球体细胞的干细胞标志物及耐药能力检测 | 第24-26页 |
3.1.1 A549微球体细胞的培养 | 第24页 |
3.1.2 FCM法检测A549微球体细胞及亲本A549细胞中CD133+CD44+ | 第24-25页 |
3.1.3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ox2和Nanog蛋白表达水平 | 第25-26页 |
3.1.4 CCK-8 法检测抗肿瘤药物DDP分别对A549微球体细胞、A549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 第26页 |
3.2 A549微球体细胞内氧化还原相关酶的水平 | 第26-29页 |
3.2.1 对A549微球体细胞和亲本A549细 胞中GSH含 量的检测 | 第26-27页 |
3.2.2 对A549微 球体细胞和亲本A549细 胞中GPx1活性检测 | 第27-28页 |
3.2.3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549微球体细胞和亲本A549细胞中GPx1蛋白的表达水平 | 第28页 |
3.2.4 对A549微球体细胞和亲本A549细胞中ROS含量的检测 | 第28-29页 |
3.3 下调GPx1基因表达对A549微球体细胞ROS水平、细胞干性及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第29-34页 |
3.3.1 A549微球体细胞分别转染3条GPx1-siRNA和NC-siRNA 48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29-30页 |
3.3.2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Px1蛋白的表达水平、ROS含量 | 第30-31页 |
3.3.3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ox2蛋白、Nanog蛋白的表达水平 | 第31页 |
3.3.4 微球体形成实验 | 第31-32页 |
3.3.5 FCM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 第32-33页 |
3.3.6 CCK-8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 第33-34页 |
3.4 下调GPx1的表达激活p38-ATF2和p53-Bax信号通路 | 第34-35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5-3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5.1 结论 | 第39页 |
5.2 展望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综述 | 第44-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