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运行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江西省L市的调查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导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2.核心概念与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3-16页 |
2.1.1 未成年人保护 | 第13页 |
2.1.2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 | 第13-15页 |
2.1.3 三社联动 | 第15-16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2.2.1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践研究 | 第16-18页 |
2.2.2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体系和制度研究 | 第18页 |
2.2.3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机构研究 | 第18页 |
2.2.4 文献述评 | 第18-20页 |
3.未保中心运作现状 | 第20-27页 |
3.1 L市未成年人情况及未保中心简介 | 第20页 |
3.2 未保中心的运作 | 第20-27页 |
3.2.1 未保中心的组织架构 | 第20-22页 |
3.2.2 未保中心的场地、设施及经费来源 | 第22-23页 |
3.2.3 未保中心服务情况 | 第23-25页 |
3.2.4 未保中心工作成效 | 第25-27页 |
4.未保中心运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40页 |
4.1 未保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4.1.1 未保中心专业基础薄弱 | 第27-28页 |
4.1.2 未保中心服务流于形式 | 第28-31页 |
4.1.3 未保中心工作社会知晓率低 | 第31-32页 |
4.1.4 服务场地使用率低 | 第32页 |
4.2 原因分析 | 第32-40页 |
4.2.1 专业人才缺乏 | 第32-34页 |
4.2.2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不活 | 第34-36页 |
4.2.3 未保工作宣传不到位 | 第36-37页 |
4.2.4 未保中心定位不清 | 第37-40页 |
5.未保中心运作优化——以“三社联动”为分析视角 | 第40-46页 |
5.1 发展专业人才 | 第40-41页 |
5.2 多部门联动形成未保工作的合力 | 第41-43页 |
5.3 加强社区服务平台建设 | 第43-44页 |
5.4 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宣传 | 第44页 |
5.5 未保中心与救助管理站分离 | 第44-46页 |
6.结论与反思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1 | 第51-54页 |
附录 2 | 第54-57页 |
附录 3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