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7-29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2.1.1 流通 | 第17页 |
2.1.2 流通产业 | 第17-18页 |
2.1.3 流通现代化 | 第18页 |
2.1.4 流通产业发展区域差异 | 第18页 |
2.1.5 区域的划分 | 第18-19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9-24页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2.2.3 简要评述 | 第24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3.1 商贸流通有关理论 | 第24-25页 |
2.3.2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 第25-26页 |
2.3.3 流通现代化理论 | 第26-27页 |
2.3.4 其他相关理论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流通现代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 第29-34页 |
3.1 中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历程与总体特征 | 第29-30页 |
3.2 基于影响因素的流通产业发展机理的分析 | 第30-31页 |
3.3 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方式 | 第31-32页 |
3.4 流通现代化水平对经济增长影响 | 第32-33页 |
3.5 流通现代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33-34页 |
第4章 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证研究 | 第34-50页 |
4.1 构建流通现代化评价体系的意义 | 第34页 |
4.2 流通现代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4-35页 |
4.3 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 | 第35-43页 |
4.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5-38页 |
4.3.2 基于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8-40页 |
4.3.3 我国流通现代化水平的实证测度 | 第40-43页 |
4.4 区域差异视角下的流通现代化评价 | 第43-48页 |
4.4.1 省际流通产业发展区域差异的描述性分析 | 第43-45页 |
4.4.2 四大区域流通产业发展区域差异的描述性分析 | 第45-48页 |
4.5 流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状况 | 第48-50页 |
第5章 中国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实证度量 | 第50-56页 |
5.1 方法设计 | 第50-53页 |
5.1.1 区域差异度量方法概述 | 第50-51页 |
5.1.2 流通产业发展区域差异度量方法设计 | 第51-53页 |
5.2 实证度量与分析讨论 | 第53-55页 |
5.2.1 省际流通产业发展差异的度量与分析 | 第53页 |
5.2.2 四大区域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的度量与分析 | 第53-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对策和建议 | 第56-60页 |
6.1 流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 第56-57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