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ABSTARCT | 第11-15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20页 |
1.1 护士工作-家庭界面研究值得关注 | 第16页 |
1.2 工作-家庭界面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1.3 工作-家庭界面对正负性情绪的影响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5 研究假设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0-26页 |
2.1 工作-家庭界面理论 | 第20-21页 |
2.2 工作-家庭冲突 | 第21-22页 |
2.2.1 工作家庭冲突的内涵 | 第21页 |
2.2.2 工作-家庭冲突的前因变量 | 第21-22页 |
2.2.3 工作-家庭冲突的结果变量 | 第22页 |
2.3 工作-家庭增益 | 第22-24页 |
2.3.1 工作家庭增益的内涵 | 第22-23页 |
2.3.2 工作-家庭增益的前因变量 | 第23页 |
2.3.3 工作家庭增益的结果变量 | 第23-24页 |
2.4 工作-家庭界面与交叉效应 | 第24页 |
2.4.1 交叉效应内涵 | 第24页 |
2.4.2 交叉与溢出的关系 | 第24页 |
2.5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生态学视角下工作-家庭界面影响因素探讨 | 第26-42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26页 |
3.2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26-27页 |
3.3 研究意义 | 第27页 |
3.4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3.4.1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3.4.2 样本量 | 第27-28页 |
3.4.3 研究工具 | 第28-29页 |
3.4.4 质量控制 | 第29页 |
3.4.5 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3.4.6 伦理考虑 | 第30页 |
3.5 研究结果 | 第30-39页 |
3.5.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30页 |
3.5.2 一般人口学资料 | 第30-32页 |
3.5.3 护士社会心理学变量得分情况 | 第32页 |
3.5.4 工作-家庭界面在个体、家庭、工作信息上的得分差异 | 第32-35页 |
3.5.5 工作-家庭界面与个体、家庭、工作方面社会心理学因素相关分析 | 第35-37页 |
3.5.6 工作-家庭界面的影响因素:个体、家庭及工作特征 | 第37-39页 |
3.6 讨论 | 第39-40页 |
3.6.1 护士一般资料及工作-家庭界面得分情况 | 第39页 |
3.6.2 护士工作-家庭界面的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3.7 创新性和局限性 | 第40-41页 |
3.7.1 创新性 | 第40-41页 |
3.7.2 局限性 | 第41页 |
3.8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工作-家庭界面对正负性情绪的二元影响 | 第42-55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42-43页 |
4.2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43页 |
4.3 研究意义 | 第43页 |
4.4 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4.4.1 研究对象 | 第43-44页 |
4.4.2 研究工具 | 第44页 |
4.4.3 质量控制 | 第44页 |
4.4.4 统计分析 | 第44页 |
4.4.5 伦理考虑 | 第44页 |
4.5 研究结果 | 第44-51页 |
4.5.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44-45页 |
4.5.2 护士夫妻一般资料 | 第45-46页 |
4.5.3 护士夫妻工作-家庭界面与正负性情绪得分情况及比较 | 第46页 |
4.5.4 工作-家庭界面与正负性情绪相关性 | 第46-48页 |
4.5.5 护士夫妻工作-家庭界面与正负性情绪的交叉-溢出效应 | 第48-51页 |
4.6 讨论 | 第51-53页 |
4.6.1 护士夫妻工作-家庭界面的相关性 | 第51页 |
4.6.2 护士夫妻工作-家庭界面与正负性情绪的外溢效应与交叉效应 | 第51-52页 |
4.6.3 护士夫妻工作-家庭界面与正负性情绪外溢与交叉效应的差异 | 第52-53页 |
4.7 创新性与局限性 | 第53页 |
4.7.1 创新性 | 第53页 |
4.7.2 局限性 | 第53页 |
4.8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