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我国台湾乡村规划变迁研究--以经济社会发展为视角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7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3 台湾乡村规划及相关理论的发展概况第9-11页
        1.3.1 大陆对于台湾乡村规划的研究第9-10页
        1.3.2 台湾乡村规划的本土研究第10-11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1-13页
        1.4.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 研究思路框架第13-14页
    1.6 二战后台湾经济社会发展概述第14-17页
第二章 台湾经济恢复期的乡村规划与建设(1949-1952)第17-19页
    2.1 经济恢复期的社会发展背景第17页
    2.2 经济恢复期的乡村规划政策第17页
    2.3 本章小结第17-19页
第三章 台湾经济起步期的乡村规划与建设(1953-1960)第19-24页
    3.1 经济起步期的社会发展第19-20页
        3.1.1 起步期发展背景第19页
        3.1.2 起步期发展政策第19-20页
    3.2 经济起步期的乡村规划政策第20-22页
    3.3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四章 台湾经济起飞期的乡村规划与建设(1961-1972)第24-30页
    4.1 经济起飞期的社会发展背景第24-26页
    4.2 经济起飞期的乡村规划政策第26-28页
    4.3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五章 台湾经济调整期的乡村规划与建设(1973-1987)第30-36页
    5.1 经济调整期的社会发展背景第30-32页
    5.2 经济调整期的乡村规划政策第32-34页
        5.2.1 第二次土地改革时期(1979 年至1993年)第32-33页
        5.2.2 基础设施方面的乡村规划政策第33页
        5.2.3 提高村民收入方面的乡村规划政策第33页
        5.2.4 “小康计划”(1972-1978)第33-34页
        5.2.5 “社区福利服务实验计划”(1980 年代)第34页
    5.3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六章 台湾经济转型期的乡村规划与建设(1988 至今)第36-77页
    6.1 经济转型期的社会发展第36-37页
    6.2 经济转型期的乡村规划政策第37-76页
        6.2.1 社区营造启动期:“社区总体营造”计划(1993-2002)第38-49页
        6.2.2 社区营造发展期:“新故乡社区营造计划”(2002-2013)第49-63页
        6.2.3 社区营造成熟期:“健康社区六星计划”(2005-2008)第63-67页
        6.2.4 社区营造永续发展期:农村再生计划(2009)第67-76页
    6.3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七章 台湾乡村规划的特点及对大陆的启示第77-81页
    7.1 台湾乡村规划及建设特点第77-78页
    7.2 台湾乡村规划对大陆的启示第78-81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8.1 论文结论第81页
    8.2 论文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附录第87-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雨洪管理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整合设计
下一篇:基于政策视角的战后日本乡村规划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