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反转新闻的界定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东北农村"礼崩乐坏"报道的产生 | 第17-22页 |
第一节 案件始末 | 第17-19页 |
一、传播源:某杂志微信公号率先刊发 | 第17-18页 |
二、传播渠道:媒体的疯狂转载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报道引发轰动的原因 | 第19-22页 |
一、东北农村的"标签化"传播 | 第19-20页 |
二、特殊的时间节点——春节 | 第20页 |
三、"城乡差异"二元对立的反差迎合受众心理 | 第20-21页 |
四、编辑层面把关缺失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东北农村"礼崩乐坏"报道的"反转节点" | 第22-32页 |
第一节 传统媒体的介入 | 第22-23页 |
一、反转开始:质疑声音的出现 | 第22-23页 |
二、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传播的补充与修正 | 第23页 |
第二节 "反转节点"后的新闻报道 | 第23-27页 |
一、反转前后媒体报道变化 | 第24-26页 |
二、反转之后的舆论变化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本案件产生的影响 | 第27-32页 |
一、伤害了新闻公信力 | 第28页 |
二、伤害了新闻当事人 | 第28-29页 |
三、恶化了媒介环境 | 第29-30页 |
四、使从业者心态更加浮躁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全媒体时代反转新闻对新闻实践的反思 | 第32-36页 |
第一节 新闻真实与新闻时效的抉择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完善事实核查制度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底线与求真精神 | 第34页 |
第四节 新闻采编报道应"去标签化" | 第34页 |
第五节 加大新闻失实报道的惩处力度,实行"黑名单"制度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作品目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