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3-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8-12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1.2.1 关于篮球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8-9页 |
1.2.2 关于篮球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的研究 | 第9-10页 |
1.2.3 关于篮球教学法选择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4 关于传统教学法和程序教学法的研究 | 第11-12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2-2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3-20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3页 |
2.2.2 专家访谈法 | 第13页 |
2.2.3 教学实验法 | 第13-20页 |
2.2.4 逻辑分析法 | 第20页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20页 |
3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程序教学法的实验设计 | 第20-27页 |
3.1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程序教学法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3.1.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页 |
3.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3.1.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21页 |
3.1.4 反馈理论 | 第21页 |
3.2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程序教学法实验设计的原则 | 第21-22页 |
3.2.1 科学性原则 | 第21-22页 |
3.2.2 教育性原则 | 第22页 |
3.2.3 整体性原则 | 第22页 |
3.2.4 艺术性原则 | 第22页 |
3.3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程序教学法实验的设计流程 | 第22-23页 |
3.4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程序教学法的实验过程 | 第23-27页 |
3.4.1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程序教学法的实验过程 | 第23-26页 |
3.4.2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程序教学法的实验过程 | 第26-27页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9页 |
4.1 实验后两组学生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4.1.1 实验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4.1.2 实验后两组学生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28-29页 |
4.1.3 实验后两组学生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4.2 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4.2.1 实验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4.2.2 实验组实验前后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4.2.3 实验组实验前后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4.3 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4.3.1 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4.3.2 对照组实验前后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4.3.3 对照组实验前后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4.4 讨论与分析 | 第38-39页 |
4.4.1 程序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 第38-39页 |
4.4.2 程序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第39页 |
4.4.3 程序教学法有利于开展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评 | 第39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9-41页 |
5.1 结论 | 第39-40页 |
5.2 建议 | 第40-4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件1 | 第47-48页 |
附件2 | 第48页 |
附件3 | 第48-49页 |
附件4 | 第49页 |
附件5 | 第49-50页 |
附件6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