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国民休闲时代到来,休闲旅游需求增长 | 第13页 |
1.1.2 水体旅游契合市场需求,政府各部门重视度高 | 第13-14页 |
1.1.3 南京水体旅游资源丰富,但相关开发利用与保护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14-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2.1.1 水体旅游资源方面 | 第18页 |
2.1.2 水体游憩活动方面 | 第18-19页 |
2.1.3 滨水地区旅游开发方面 | 第19-20页 |
2.1.4 国外研究评述 | 第20-21页 |
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2.2.1 水体旅游资源特征及分类研究 | 第21-22页 |
2.2.2 水体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 第22页 |
2.2.3 水体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 第22-23页 |
2.2.4 国内研究评述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4-31页 |
3.1 概念解析 | 第24-27页 |
3.1.1 水体与水体旅游资源 | 第24-25页 |
3.1.2 水利风景区 | 第25-26页 |
3.1.3 环城游憩带 | 第26页 |
3.1.4 休闲旅游 | 第26-27页 |
3.1.5 民生水利 | 第27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3.2.1 环城游憩带理论 | 第27-28页 |
3.2.2 系统理论 | 第28-29页 |
3.2.3 休闲理论 | 第29-30页 |
3.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 第31-44页 |
4.1 水体旅游资源类型与特征分析 | 第31-34页 |
4.1.1 水体旅游资源类型 | 第31-33页 |
4.1.2 水体旅游资源特征 | 第33-34页 |
4.2 水体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与特征分析 | 第34-38页 |
4.2.1 水体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状况 | 第34-36页 |
4.2.2 水体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 第36-38页 |
4.3 水体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 第38-41页 |
4.3.1 评价标准及依据 | 第38-39页 |
4.3.2 南京市重点水体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结果 | 第39-41页 |
4.4 水体旅游资源总体特征评价 | 第41-44页 |
4.4.1 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 第41-42页 |
4.4.2 资源品质较高,特色显著 | 第42页 |
4.4.3 资源分布广泛,组合性好 | 第42页 |
4.4.4 区位条件优越,开发潜力大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 第44-61页 |
5.1 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 第44-46页 |
5.1.1 南京市水体类旅游等级景区建设 | 第44-45页 |
5.1.2 南京市水利风景区建设 | 第45-46页 |
5.2 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需求分析 | 第46-55页 |
5.2.1 客源市场需求分析 | 第46-50页 |
5.2.2 水体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 第50-53页 |
5.2.3 南京市水体旅游客源市场规模预测 | 第53-55页 |
5.3 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总体规划构想 | 第55-61页 |
5.3.1 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发展目标 | 第55-57页 |
5.3.2 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重点项目规划 | 第57页 |
5.3.3 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建议 | 第57-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