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导论 | 第10-20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 1.2.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11-12页 |
| 1.2.2 社会排斥理论 | 第12页 |
| 1.2.3 可持续生计理论 | 第12页 |
| 1.3 相关概念 | 第12-15页 |
| 1.3.1 城镇化 | 第12-13页 |
| 1.3.2 征地动迁 | 第13-14页 |
| 1.3.3 失地农民 | 第14页 |
| 1.3.4 社会保障 | 第14-15页 |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 1.4.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 1.4.3 国内外研究的局限 | 第17-18页 |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1.5.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1.5.3 基本框架 | 第18-20页 |
| 2 丹东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 第20-30页 |
| 2.1 丹东开发区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 2.2 丹东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 | 第21-26页 |
| 2.2.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21-22页 |
| 2.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2-24页 |
| 2.2.3 征地动迁补偿安置情况分析 | 第24-26页 |
| 2.3 丹东开发区失地农民存在的生活困境 | 第26-28页 |
| 2.3.1 总体生活水平降低 | 第26-27页 |
| 2.3.2 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 第27页 |
| 2.3.3 “市民心理”与现实生活落差大 | 第27-28页 |
| 2.3.4 未来发展局限较大 | 第28页 |
| 2.4 丹东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困境产生的后果 | 第28-30页 |
| 2.4.1 失地农民生活困境引发的矛盾 | 第28-29页 |
| 2.4.2 失地农民生活困境的消极影响 | 第29-30页 |
| 3 导致丹东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0-37页 |
| 3.1 现行征地补偿制度不合理 | 第30-32页 |
| 3.1.1 补偿标准过低 | 第30-31页 |
| 3.1.2 安置方式单一 | 第31页 |
| 3.1.3 征地动迁中相关权利得不到保障 | 第31-32页 |
| 3.2 失地农民就业困难 | 第32-33页 |
| 3.2.1 缺乏竞争力 | 第32页 |
| 3.2.2 就业环境差 | 第32-33页 |
| 3.2.3 就业稳定性差 | 第33页 |
| 3.2.4 缺少创业引导和扶持 | 第33页 |
| 3.3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 第33-35页 |
| 3.3.1 未建立配套社会保障制度 | 第33-34页 |
| 3.3.2 村集体的保障作用缺位 | 第34页 |
| 3.3.3 补偿费用分配缺乏合理性 | 第34-35页 |
| 3.4 失地农民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 第35-37页 |
| 3.4.1 难以融入城市生活的表现 | 第35-36页 |
| 3.4.2 难以融入城市生活的原因 | 第36-37页 |
| 4 改善丹东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的对策 | 第37-47页 |
| 4.1 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 第37-40页 |
| 4.1.1 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国际经验 | 第37-38页 |
| 4.1.2 完善以可持续生活为目标的补偿安置 | 第38-40页 |
| 4.2 完善保障制度 | 第40-42页 |
| 4.2.1 在国家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地方保障机制 | 第40-41页 |
| 4.2.2 大力发展以集体经济为载体的集体保障 | 第41页 |
| 4.2.3 不断完善失地农民全方位保障制度 | 第41-42页 |
| 4.3 引导失地农民加强谋生能力 | 第42-45页 |
| 4.3.1 积极引导农民思想观念转变 | 第42页 |
| 4.3.2 通过专门培训体系提高农民劳动技能 | 第42-43页 |
| 4.3.3 建立专门农村人力资源市场 | 第43-45页 |
| 4.4 引导农民形成市民意识 | 第45-47页 |
| 4.4.1 建立专业服务组织 | 第45页 |
| 4.4.2 深入开展失地农民社区教育 | 第45-46页 |
| 4.4.3 充实失地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附录 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