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水墨山水画之源流 | 第13-22页 |
(一) 山水的初始 | 第13-14页 |
(二) 山水画的独立与发展 | 第14-15页 |
(三) 水墨山水画的兴起 | 第15-17页 |
(四) 承上启下的五代水墨 | 第17-22页 |
第三章 两宋水墨山水画风 | 第22-37页 |
(一) 水墨山水画于宋代兴盛的原因 | 第22-26页 |
1.两宋水墨山水画发展的时代背景 | 第22页 |
2.理学影响下的宋代绘画观念 | 第22-23页 |
3.文人画思想的确立 | 第23-26页 |
(二) 峰峦浑厚、势壮雄强的北宋水墨山水画 | 第26-33页 |
(三) 水墨交融、灵动诗意的南宋水墨山水画 | 第33-37页 |
第四章 元代水墨山水画风 | 第37-46页 |
(一) 元代水墨山水画的转变 | 第37-40页 |
1.元代特殊的政治氛围 | 第37页 |
2.道教思想与元代文人的精神契合 | 第37-38页 |
3.文人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 第38-40页 |
(二) 天真幽淡、洒脱畅达的元代水墨山水画 | 第40-46页 |
第五章 当代山水画创作应如何继承宋元水墨山水画精神 | 第46-51页 |
(一) 师古人——师古人之迹,更要师古人之心 | 第46-47页 |
(二) “外师造化”——为自然传神 | 第47-48页 |
(三) “中得心源”——情景合一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