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银行法论文

私人银行法律规制问题研究--以监管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13-35页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3-28页
    二、 研究现状第28-31页
    三、 论文的基本框架第31-33页
    四、 研究方法第33-35页
第一章 私人银行法律规制的基础性问题第35-71页
    一、 私人银行的基础理论概述第35-53页
        (一) 私人银行机构的组织形式第35-39页
        (二) 私人银行服务的基本类型第39-43页
        (三) 私人银行产品的体系架构第43-45页
        (四) 私人银行产品的风险构成第45-53页
    二、 私人银行机构与客户法律关系性质界定第53-63页
        (一) 私人银行机构与客户法律关系性质的不同观点第53-58页
        (二) 私人银行机构与客户法律关系性质的重新审视第58-61页
        (三) 私人银行机构与客户法律关系的合同基本特征第61-63页
    三、 现行私人银行业务法律规制机制:适用个人理财业务监管机制第63-71页
        (一) 适用缘由:私人银行及其业务的舶来背景第63-65页
        (二) 法律规范:有限的私人银行业务监管规定第65-67页
        (三) 监管模式:个人理财业务的分业监管机制第67-71页
第二章 现行监管机制对私人银行规制效用的实践考察第71-91页
    一、 现行私人银行监管机制下现实与法律问题析出第71-77页
        (一) 私人银行失范行为普遍存在第71-74页
        (二) 客户风险防控能力严重匮乏第74-75页
        (三) 客户权益救济路径十分有限第75-77页
    二、 现行私人银行监管机制的实践效果第77-81页
        (一) 私人银行法律规范缺失产生不利影响第77-79页
        (二) 私人银行监管机制实践效用明显不足第79-80页
        (三) 私人银行合同利益实现缺乏行政支撑第80-81页
    三、 现行监管机制对私人银行服务规制的不适应性分析第81-86页
        (一) 个人理财业务监管机制内在局限性产生的不适应性第81-83页
        (二) 私人银行业务与个人理财业务差异产生的不适应性第83-86页
    四、 构建私人银行法律规制体系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分析第86-91页
        (一) 构建私人银行法律规制体系的必要性第86-87页
        (二) 构建私人银行法律规制体系的合理性第87-91页
第三章 构建私人银行法律规制体系的路径选择第91-106页
    一、 境外私人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实践经验第91-99页
        (一) 境外私人银行监管法律制度比较分析第92-98页
        (二) 境外私人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经验借鉴第98-99页
    二、 私人银行法律规制体系的应然价值取向第99-103页
        (一) 意思自治与适当监管的融会贯通第100-101页
        (二) 公平公正与权益衡平的相互促进第101-102页
        (三) 创新效率与行政监管的协调一致第102-103页
    三、 私人银行法律规制体系的应然框架结构第103-106页
        (一) 制定私人银行服务法律规范第103-104页
        (二) 完善私人银行行政监管机制第104-105页
        (三) 强化行业自律与内控自治监管第105-106页
第四章 构建私人银行法律规制体系之建议第106-137页
    一、 私人银行法律规制体系与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衔接第106-110页
        (一) 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及其缺陷第106-108页
        (二) 私人银行法律规制应然模式与金融监管体制的衔接第108-110页
    二、 秉承金融消费者保护主义的法律规范体系第110-115页
        (一) 私人银行法律规范的基本原则第110-112页
        (二) 私人银行法律规范的效力位阶第112-113页
        (三) 私人银行行为准则的框架建议第113-115页
    三、 完善安全与效率并重理念的私人银行监管体制第115-126页
        (一) 私人银行监管机制的目标与措施第115-118页
        (二) 私人银行市场主体准入监管机制第118-121页
        (三) 私人银行产品设计报备审查机制第121-123页
        (四) 私人银行信息披露监督管理机制第123-124页
        (五) 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监督机制第124-126页
    四、 强化风险防控功能的私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第126-132页
        (一) 私人银行独立合规审查机制第127-129页
        (二) 私人银行资金风险隔离机制第129-130页
        (三) 私人银行的风险准备金机制第130-131页
        (四) 私人银行客户信息保护机制第131-132页
    五、 侧重客户风险教育的行业组织自律性监管第132-137页
        (一) 私人银行客户风险教育测评机制第133-134页
        (二) 私人银行财富顾问从业管理机制第134-135页
        (三) 私人银行格式服务合同范文制定第135-137页
结论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8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148-149页
后记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家职能视角下民生建设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下一篇:我国民事补偿一般规则的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