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 | 第13-15页 |
1.4 研究内容和步骤 | 第15-17页 |
第二章 40m 高堆垛机结构设计与力学简化计算 | 第17-29页 |
2.1 堆垛机结构静态刚性的关键参数 | 第17-19页 |
2.1.1 立柱结构在静态时顶部允许的变形 | 第17-18页 |
2.1.2 下横梁结构在静态时允许的下绕度变形 | 第18页 |
2.1.3 载货台水平框架下绕度变形在 X 向的表征值 | 第18-19页 |
2.2 堆垛机结构的设计 | 第19-23页 |
2.2.1 立柱结构截面的设计 | 第20页 |
2.2.2 下横梁结构截面的设计 | 第20-21页 |
2.2.3 载货台结构截面的设计 | 第21-23页 |
2.3 堆垛机结构静应力简化计算 | 第23-24页 |
2.3.1 立柱结构底部前后侧表面的最大静应力的简化计算 | 第23页 |
2.3.2 下横梁结构的最大静应力简化计算 | 第23-24页 |
2.3.3 载货台水平框架根部静应力简化计算 | 第24页 |
2.4 立柱结构固有振动频率的近似计算 | 第24-25页 |
2.5 立柱结构稳定性计算 | 第25-27页 |
2.5.1 立柱结构的长细比计算 | 第25-26页 |
2.5.2 立柱结构的欧拉临界力计算 | 第26页 |
2.5.3 双向压弯构件的整体弯曲屈曲稳定性简化计算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40m 高堆垛机结构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29-56页 |
3.1 堆垛机结构 3D 有限元建模 | 第29-32页 |
3.1.1 Inventor 介绍 | 第29页 |
3.1.2 堆垛机结构有限元建模的工程简化 | 第29-32页 |
3.2 有限元法和 Inventor 的应力分析设置 | 第32-36页 |
3.2.1 有限元分析概述 | 第32-34页 |
3.2.2 应力分析的设置 | 第34-36页 |
3.3 堆垛机结构的有限元静应力分析 | 第36-42页 |
3.3.1 载货台位于立柱顶部时的整机静应力分析 | 第36-40页 |
3.3.2 载货台位于立柱顶部时且货叉伸出时的静应力分析 | 第40-42页 |
3.3.3 载货台位于立柱中间且货叉伸出时立柱的变形值 | 第42页 |
3.4 堆垛机结构的有限元振动模态分析 | 第42-47页 |
3.4.1 模态分析概述 | 第42-43页 |
3.4.2 堆垛机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43-46页 |
3.4.3 堆垛机的共振分析 | 第46-47页 |
3.5 典型工况下的平衡力系及等效静应力分析 | 第47-53页 |
3.5.1 惯性力和动态平衡 | 第47-48页 |
3.5.2 堆垛机的典型工况及平衡力系 | 第48-50页 |
3.5.3 典型工况下的堆垛机应力分析 | 第50-53页 |
3.6 堆垛机结构的疲劳分析 | 第53-5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40m 高堆垛机立柱结构的改进设计 | 第56-66页 |
4.1 立柱改进设计的基本问题 | 第56-58页 |
4.1.1 立柱结构的静强度设计问题 | 第57页 |
4.1.2 立柱结构的动态设计问题 | 第57-58页 |
4.2 立柱结构的改进设计方案 | 第58-59页 |
4.2.1 立柱结构的加筋设计改进方案 | 第58-59页 |
4.2.2 立柱结构腹板两侧开孔的设计改进方案 | 第59页 |
4.3 立柱带筋板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计算 | 第59-65页 |
4.3.1 立柱带筋板结构模型比较 | 第59-61页 |
4.3.2 立柱带筋板结构模型的模态分析比较 | 第61-63页 |
4.3.3 立柱带筋板优化结构模型的应力分析 | 第63-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67页 |
5.2 研究方法总结和应用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