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缓刑适用中的社区影响评估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 我国缓刑适用中的社区影响评估制度之功能 | 第12-15页 |
(一) 为缓刑适用实质条件的衡量提供参考 | 第12-13页 |
(二) 为缓刑人员个性化矫正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 第13-14页 |
(三) 为社区参与司法活动提供合法路径 | 第14-15页 |
二、 我国缓刑适用中的社区影响评估制度之考察 | 第15-31页 |
(一) 社区影响评估的适用 | 第16-18页 |
(二) 社区影响评估的主体 | 第18-21页 |
(三) 社区影响评估的要素 | 第21-26页 |
(四) 社区影响评估的程序 | 第26-28页 |
(五) 社区影响评估结论的审查与采信 | 第28-29页 |
(六) 社区影响评估的监督 | 第29-30页 |
(七) 社区影响评估人员的法律责任 | 第30-31页 |
三、 我国缓刑适用中的社区影响评估制度之问题 | 第31-42页 |
(一) 制度的选择性质导致适用随意性大 | 第31-32页 |
(二) 外来人口适用难 | 第32-33页 |
(三) 评估主体构成不合理 | 第33-36页 |
(四) 调查评估没有针对性 | 第36-37页 |
(五) 评估结论准确性受影响 | 第37-39页 |
(六) 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39-40页 |
(七) 社区影响评估结论的功能偏差 | 第40-41页 |
(八) 评估结论的法律性质不明 | 第41-42页 |
四、 我国缓刑适用中的社区影响评估制度之完善建议 | 第42-49页 |
(一) 明确适用对象和范围 | 第42-43页 |
(二) 取消地域限制 | 第43-44页 |
(三) 评估主体的完善 | 第44-46页 |
(四) 制定针对不同犯罪人的评估内容 | 第46页 |
(五) 保证评估结论的准确性 | 第46-47页 |
(六) 完善监督体制 | 第47-48页 |
(七) 增加专项资金投入 | 第48页 |
(八) 明确评估结论的非证据性质 | 第48-49页 |
五、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