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0页 |
第一章 印章印文特征体系概述 | 第10-16页 |
第一节 印章印文种类特征概述 | 第11-13页 |
一、 蘸墨型印章印文种类特征 | 第11-12页 |
二、 渗透型印章印文种类特征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印章印文整体特征概述 | 第13页 |
一、 印文的形状特征 | 第13页 |
二、 印文的内容特征 | 第13页 |
三、 印文的尺寸特征 | 第13页 |
四、 印文的形式特征 | 第13页 |
第三节 印章印文细节特征概述 | 第13-15页 |
一、 印文布局特征 | 第13-14页 |
二、 印文文字特征 | 第14页 |
三、 印文图案特征 | 第14页 |
四、 印文疵点特征 | 第14页 |
五、 印文露白特征 | 第14-15页 |
六、 印文盲字特征 | 第15页 |
第四节 印章印文特征的变化性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影响蘸墨型印章印文特征变化的相关因素 | 第16-29页 |
第一节 激光雕刻法制作蘸墨型印章基本原理 | 第16页 |
第二节 影响蘸墨型印章印文特征变化的基本要素 | 第16-29页 |
一、 盖印压力的影响 | 第16-17页 |
二、 盖印压力分布及角度的影响 | 第17-19页 |
三、 印染物的影响 | 第19-24页 |
四、 衬垫物的影响 | 第24-25页 |
五、 盖印后印文发生的变化 | 第25-26页 |
六、 印章在使用保管过程中的历时性变化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影响光敏印章印文特征变化的相关因素 | 第29-43页 |
第一节 光敏印章基本原理 | 第30-31页 |
一、 光敏印章组成部分 | 第30页 |
二、 光敏印章制作原理 | 第30-31页 |
三、 光敏印章制作方法 | 第31页 |
第二节 光敏印章印文基本特征 | 第31-32页 |
一、 平版印刷特征 | 第31-32页 |
二、 印油特征 | 第32页 |
三、 印文布局及防伪特征 | 第32页 |
第三节 常见光敏印章印文特征变化的影响因素 | 第32-43页 |
一、 盖印压力的影响 | 第32-34页 |
二、 印面污损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三、 衬垫物的影响 | 第36-38页 |
四、 印油的影响 | 第38-42页 |
五、 盖印后印文发生的变化 | 第42页 |
六、 光敏印章章体老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影响印章印文特征变化的相关因素研究在鉴定实践中的应用 | 第43-54页 |
第一节 对印章印文特征变化的检验方法 | 第43-47页 |
一、 形态学观察 | 第44页 |
二、 利用 Photoshop 软件对印文进行测量比对 | 第44-45页 |
三、 理化检测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印章印文特征变化的相关研究对印章印文同一性鉴定的意义 | 第47-49页 |
一、 确定印文的形成方式及其印章的种类 | 第47-48页 |
二、 分析印文所留存纸张的状况,排除扫描误差 | 第48页 |
三、 根据印文整体状况及盖印条件综合评断特征点 | 第48-49页 |
四、 充分收集样本,增强判断依据 | 第49页 |
第三节 印章印文特征变化的相关研究对印文形成时间鉴定的意义 | 第49-51页 |
一、 对检材印文的前期检验 | 第49-50页 |
二、 对印章印文不可逆特征变化的分析 | 第50页 |
三、 结合盖印条件对印文特征价值综合判断 | 第50页 |
四、 利用理化检测对印文阶段性特征进行判断分析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利用印章印文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鉴定案件两例 | 第51-54页 |
一、 根据印文盖印条件因素分析印章印文同一性案件一例 | 第51-52页 |
二、 利用水印特征分析印章印文形成时间案件一例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