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系列含氮/氧配体的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表征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超分子化学概述第11-12页
    1.2 超分子化合物的晶体工程第12-13页
    1.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第13-17页
        1.3.1 氢键第14-17页
            1.3.1.1 氢键的类型第15-16页
            1.3.1.2 描述氢键的图形符号第16-17页
        1.3.2 π...π堆积效应第17页
    1.4 影响超分子自组装的几个因素第17-19页
        1.4.1 配体第18页
        1.4.2 溶剂第18-19页
        1.4.3 金属离子的配位几何构型第19页
    1.5 超分子化合物单晶的制备第19-20页
    1.6 本课题选题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1.7 本课题主要结果第21-22页
第二章 实验总述第22-24页
    2.1 实验原料第22页
    2.2 仪器与测试第22-24页
第三章 5-磺基水杨酸配体与含氮配体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24-45页
    3.1 引言第24-25页
    3.2 5-磺基水杨酸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25-32页
        3.2.1 化合物[(C_6H_6N_3~+)·(C_7H_50_6S~-)]·H_2O(1)的合成与表征第25-27页
            3.2.1.1 红外光谱分析第26页
            3.2.1.2 热重-差热分析第26-27页
        3.2.2 化合物[(C_4H_7N_2~+)·(C_7H_50_6S~-)]·H_2O(2)的合成与表征第27-28页
            3.2.2.1 红外光谱分析第27-28页
            3.2.2.2 热重-差热分析第28页
        3.2.3 化合物[(C_4H_(12)N_2~(2+))~(1/1)·(C_7H_50_6S-)]·H_2O(3)的合成与表征第28-30页
            3.2.3.1 红外光谱分析第29页
            3.2.3.2 热重-差热分析第29-30页
        3.2.4 化合物[(C_6H_(16)N_2~(2+))~(1/2)·(C_7H_50_6S~-)]·H_2O(4)的合成与表征第30-31页
            3.2.4.1 红外光谱分析第30页
            3.2.4.2 热重-差热分析第30-31页
        3.2.5 化合物[(C_5H_(14)N_2~(2+))·(C_7H_5O_6S~-)_2]·3H_2O(5)的合成与表征第31-32页
            3.2.5.1 红外光谱分析第31-32页
            3.2.5.2 热重-差热分析第32页
    3.3 合成的结果与讨论第32-33页
    3.4 晶体数据收集与结构解析第33-44页
        3.4.1 化合物(1)的晶体结构描述第36-37页
        3.4.2 化合物(2)的晶体结构描述第37-39页
        3.4.3 化合物(3)的晶体结构描述第39-40页
        3.4.4 化合物(4)的晶体结构描述第40-42页
        3.4.5 化合物(5)的晶体结构描述第42-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哌嗪/N,N'-二甲基哌嗪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45-67页
    4.1 引言第45-46页
    4.2 哌嗪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46-50页
        4.2.1 化合物[(C_8H_3O_6N~(2-))·(C_4H_(12)N_2~(2+))]·H_2O(6)的合成与表征第46-48页
            4.2.1.1 红外光谱分析第47页
            4.2.1.2 热重-差热分析第47-48页
        4.2.2 化合物[(C_8H_5O_4~-)_2·(C_4H_(12)N_2~(2+))](7)的合成与表征第48-49页
            4.2.2.1 红外光谱分析第48页
            4.2.2.2 热重-差热分析第48-49页
        4.2.3 化合物[(C_8H_4O_5~(2-))·(C_4H_(12)N_2~(2+))](8)的合成与表征第49-50页
            4.2.3.1 红外光谱分析第49-50页
            4.2.3.2 热重-差热分析第50页
    4.3 N,N’-二甲基哌嗪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50-54页
        4.3.1 化合物[(C_8H_4O_6N~-)_2·(C_6H_(16)N_2~(2+))](9)的合成与表征第50-52页
            4.3.1.1 红外光谱分析第51页
            4.3.1.2 热重-差热分析第51-52页
        4.3.2 化合物[(C_8H_3O_4~-)_2·(C_6H_(16)N_2~(2+))](10)的合成与表征第52-53页
            4.3.2.1 红外光谱分析第52页
            4.3.2.2 热重-差热分析第52-53页
        4.3.3 化合物[(C_8H_5O_5~-)_2·(C_6H_(16)N_2~(2+))]·2H_2O(11)的合成与表征第53-54页
            4.3.3.1 红外光谱分析第53-54页
            4.3.3.2 热重-差热分析第54页
    4.4 合成的结果与讨论第54-55页
    4.5 晶体数据收集与结构解析第55-66页
        4.5.1 化合物(6)的晶体结构描述第58-59页
        4.5.2 化合物(7)的晶体结构描述第59-60页
        4.5.3 化合物(8)的晶体结构描述第60-62页
        4.5.4 化合物(9)的晶体结构描述第62-63页
        4.5.5 化合物(10)的晶体结构描述第63-64页
        4.5.6 化合物(11)的晶体结构描述第64-66页
    4.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羟基苯甲酸衍生物/哌嗪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67-90页
    5.1 引言第67-68页
    5.2 羟基苯甲酸衍生物/哌嗪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68-76页
        5.2.1 化合物[(C_7H_5O_3~-)_2·(C_4H_(12)N_2~(2+))](12)的合成与表征第68-70页
            5.2.1.1 红外光谱分析第69页
            5.2.1.2 热重-差热分析第69-70页
        5.2.2 化合物[(C_7H_5O_3~-)_2·(C_4H_(12)N_2~(2+))]·2H_2O(13)的合成与表征第70-71页
            5.2.2.1 红外光谱分析第70页
            5.2.2.2 热重-差热分析第70-71页
        5.2.3 化合物[(C_7H_5O_4~-)_2·(C_4H_(12)N_2~(2+))]·4H_2O(14)的合成与表征第71-72页
            5.2.3.1 红外光谱分析第71-72页
            5.2.3.2 热重-差热分析第72页
        5.2.4 化合物[(C_7H_5O_4)_2·(C_4H_(12)N_2~(2+))](15)的合成与表征第72-74页
            5.2.4.1 红外光谱分析第73页
            5.2.4.2 热重-差热分析第73-74页
        5.2.5 化合物[(C_8H_4O_6~(2-))·(C_4H_(12)N_2~(2+))](16)的合成与表征第74-75页
            5.2.5.1 红外光谱分析第74页
            5.2.5.2 热重-差热分析第74-75页
        5.2.6 化合物[(C_8H_2O_5~-)·(C_4H_(12)N_2~(2+))]((17)的合成与表征第75-76页
            5.2.6.1 红外光谱分析第75-76页
            5.2.6.2 热重-差热分析第76页
    5.3 合成的结果与讨论第76页
    5.4 晶体数据收集与结构解析第76-88页
        5.4.1 化合物(12)的晶体结构描述第79-81页
        5.4.2 化合物(13)的晶体结构描述第81-82页
        5.4.3 化合物(14)的晶体结构描述第82-84页
        5.4.4 化合物(15)的晶体结构描述第84-85页
        5.4.5 化合物(16)的晶体结构描述第85-87页
        5.4.6 化合物(17)的晶体结构描述第87-88页
    5.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结论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8页
附录第98-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剂的研制
下一篇:三聚氰胺甲醛微球的制备及其与SiO2复合制备空心、多孔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