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1.4.1 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2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岚山港北作业区船舶进出港通航环境 | 第13-40页 |
2.1 岚山港北作业区气象水文条件 | 第13-25页 |
2.1.1 风和雾 | 第13-15页 |
2.1.2 潮汐与水位 | 第15-17页 |
2.1.3 波浪 | 第17-20页 |
2.1.4 海流 | 第20-25页 |
2.1.5 冰凌 | 第25页 |
2.2 岚山港北作业区附近水域基础设施条件 | 第25-29页 |
2.2.1 航道 | 第25-28页 |
2.2.2 锚地 | 第28-29页 |
2.3 岚山港北作业区附近水域交通条件 | 第29-36页 |
2.3.1 交通流统计分析 | 第29-32页 |
2.3.2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 第32-36页 |
2.4 岚山港北作业区安全管理现状 | 第36-39页 |
2.4.1 交管系统 | 第36-38页 |
2.4.2 引航系统 | 第38页 |
2.4.3 航标系统 | 第38页 |
2.4.4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 第38-39页 |
2.5 大灵便型散货船船型介绍 | 第39-40页 |
第3章 岚山港北作业区水域通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40-45页 |
3.1 风险因素识别 | 第40-42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2-45页 |
3.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42-43页 |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43-45页 |
第4章 岚山港北作业区水域通航风险评价方法及分析 | 第45-53页 |
4.1 风险评估方法的选取 | 第45页 |
4.2 层次分析法理论简介 | 第45页 |
4.3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 第45-47页 |
4.4 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价 | 第47-53页 |
4.4.1 构建风险评价模型 | 第47-48页 |
4.4.2 构造风险因素判断矩阵 | 第48-50页 |
4.4.3 确定风险评判准则、构造模糊判断矩阵 | 第50-52页 |
4.4.4 计算评价最终得分 | 第52-53页 |
第5章 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 第53-56页 |
5.1 存在的问题 | 第53页 |
5.2 风险防范措施 | 第53-56页 |
5.2.1 船舶管理措施 | 第53-54页 |
5.2.2 管理部门措施 | 第54页 |
5.2.3 港口部门措施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