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部疾病论文--震颤麻痹综合征论文

鱼藤酮皮肤吸收后对大鼠脑部神经递质的影响及巴戟天保护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1 前言第12-1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6-25页
    2.1 材料第16-17页
        2.1.1 鱼藤酮、巴戟天与大鼠第16页
        2.1.2 脑部微透析设备与试剂第16-17页
        2.1.3 免疫组化设备与试剂第17页
    2.2 鱼藤酮与巴戟天给药方法第17-18页
        2.2.1 鱼藤酮腹腔注射剂的制备与给药方法第17-18页
        2.2.2 鱼藤酮乳油的制备与皮肤给药方法第18页
        2.2.3 巴戟天水提液的制备与给药方法第18页
    2.3 大鼠行为学研究第18-20页
        2.3.1 体重研究第18页
        2.3.2 姿态稳定性研究第18-19页
        2.3.3 前肢力量研究第19页
        2.3.4 第一步启动时长研究第19页
        2.3.5 自主站立研究第19-20页
    2.4 免疫组化研究第20-21页
        2.4.1 动物灌注固定取材--大脑免疫组化检测第20页
        2.4.2 组织石蜡包埋与切片第20页
        2.4.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程序第20-21页
        2.4.4 影像学分析第21页
    2.5 生物化学研究第21-24页
        2.5.1 脑部微透析探针导管的埋置第21-22页
        2.5.2 探针预处理与保存方法第22-23页
        2.5.3 使用微透析设备对大鼠脑中的多巴胺及其代谢物进行收集第23-24页
        2.5.4 探针回收率研究第24页
        2.5.5 使用HPLC-ECD法测定透析液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第24页
    2.6 统计学分析第24-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45页
    3.1 鱼藤酮透皮给药对大鼠死亡率的影响第25页
    3.2 行为学结果与分析第25-31页
        3.2.1 体重监测结果第25-26页
        3.2.2 姿态稳定性研究结果第26-27页
        3.2.3 前肢力量研究结果第27-28页
        3.2.4 静止启动第一步耗时研究结果第28-30页
        3.2.5 自主站立研究结果第30-31页
    3.3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分析第31-36页
        3.3.1 透皮给药与腹腔注射给药TH免疫组化光密度的结果第31-33页
        3.3.2 透皮给药天数TH免疫组化光密度的结果第33-34页
        3.3.3 α-syn免疫组化结果第34-36页
    3.4 生物化学结果与分析第36-43页
        3.4.1 脑部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结果第36-37页
        3.4.2 透皮给药(24 h)对大鼠脑部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变化第37-39页
        3.4.3 透皮给药与腹腔注射给药大鼠脑部纹状体细胞外液中神经递质的变化第39-41页
        3.4.4 透皮给药天数与大鼠脑部纹状体细胞外液中神经递质的变化第41-43页
    3.5 巴戟对鱼藤酮脑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第43-45页
4 讨论第45-51页
    4.1 透皮给药与腹腔注射给药的大鼠PD模型第45-49页
        4.1.1 行为学指标第46-47页
        4.1.2 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第47页
        4.1.3 生物化学指标第47-49页
    4.2 巴戟天对大鼠PD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第49-51页
5 结论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附录A HPLC-ECD色谱图第57-74页
附录B 仪器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营口白沙湾氮、磷环境容量及污染负荷量控制的研究
下一篇:原油和燃料油的碳稳定同位素指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