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4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27页 |
1.1.1 航天器集群飞行概念 | 第16-17页 |
1.1.2 航天器集群飞行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7-27页 |
1.2 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 第27-37页 |
1.2.1 航天器集群飞行的有界性条件 | 第27-30页 |
1.2.2 航天器集群的边界建模方法 | 第30-31页 |
1.2.3 航天器集群有界飞行的初始化控制方法 | 第31-33页 |
1.2.4 航天器集群的边界重构控制方法 | 第33-34页 |
1.2.5 面向特殊应用的有界集群控制方法 | 第34-37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37-40页 |
第二章 航天器集群飞行的边界模型 | 第40-79页 |
2.1 航天器相对运动的有界性 | 第40-47页 |
2.1.1 运动物体有界性的一般概念 | 第40-41页 |
2.1.2 中心力场下物体运动的有界性 | 第41-44页 |
2.1.3 航天器相对运动的有界性 | 第44-47页 |
2.2 航天器相对运动的边界模型 | 第47-69页 |
2.2.1 有界相对运动的边界 | 第47-48页 |
2.2.2 相对运动的坐标分量边界模型 | 第48-55页 |
2.2.3 相对运动的星间距离边界模型 | 第55-58页 |
2.2.4 特殊相对运动的边界模型 | 第58-62页 |
2.2.5 给定边界的初始相对运动条件 | 第62-66页 |
2.2.6 算例及分析 | 第66-69页 |
2.3 航天器集群飞行的边界模型 | 第69-77页 |
2.3.1 集群飞行的数学模型 | 第69-72页 |
2.3.2 基于最小包络盒/球的集群边界模型 | 第72-74页 |
2.3.3 算例及分析 | 第74-77页 |
2.4 小结 | 第77-79页 |
第三章 航天器集群飞行的有界性条件 | 第79-116页 |
3.1 地球中心引力下的有界相对运动条件 | 第79-84页 |
3.1.1 有界性的轨道根数差解 | 第79-80页 |
3.1.2 有界性的一阶线性解 | 第80-82页 |
3.1.3 有界性的高阶非线性解 | 第82-84页 |
3.1.4 算例及分析 | 第84页 |
3.2 J_2摄动下的有界相对运动条件 | 第84-100页 |
3.2.1 严格J_2不变相对运动 | 第84-86页 |
3.2.2 宽松J_2不变相对运动 | 第86-88页 |
3.2.3 修正的宽松J_2不变相对运动 | 第88-94页 |
3.2.4 基于非密切轨道根数的J_2不变相对运动 | 第94-97页 |
3.2.5 算例及分析 | 第97-100页 |
3.3 特殊轨道下的J_2不变相对运动 | 第100-104页 |
3.3.1 近极轨道J_2不变相对运动 | 第100-101页 |
3.3.2 冻结轨道J_2不变相对运动 | 第101-102页 |
3.3.3 赤道面内J_2不变相对运动 | 第102-103页 |
3.3.4 算例及分析 | 第103-104页 |
3.4 J_2摄动下有界相对运动的几何特性分析 | 第104-114页 |
3.4.1 相对运动的自相交概念 | 第105页 |
3.4.2 严格J_2不变相对运动的自相交特性分析 | 第105-112页 |
3.4.3 算例及分析 | 第112-114页 |
3.5 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四章 实现集群飞行有界性的初始化控制方法 | 第116-151页 |
4.1 地球中心引力下卫星有界相对运动的初始化控制方法 | 第116-126页 |
4.1.1 基于轨道半长轴匹配的初始化控制 | 第116页 |
4.1.2 实现一阶有界性的相对运动初始化控制 | 第116-118页 |
4.1.3 实现高阶有界性的相对运动初始化控制 | 第118-122页 |
4.1.4 算例及分析 | 第122-126页 |
4.2 J_2摄动下卫星有界相对运动的初始化控制方法 | 第126-131页 |
4.2.1 实现严格J_2不变相对运动的初始化控制方法 | 第126-128页 |
4.2.2 实现宽松J_2不变相对运动的初始化控制方法 | 第128-130页 |
4.2.3 算例及分析 | 第130-131页 |
4.3 考虑有界性约束的航天器集群初始化控制方法 | 第131-149页 |
4.3.1 集群初始化问题描述 | 第131-132页 |
4.3.2 初始化相对运动建模 | 第132-135页 |
4.3.3 圆参考轨道下的集群初始化控制方法 | 第135-141页 |
4.3.4 椭圆参考轨道下的集群初始化控制方法 | 第141-147页 |
4.3.5 算例及分析 | 第147-149页 |
4.4 小结 | 第149-151页 |
第五章 航天器集群边界重构控制方法 | 第151-181页 |
5.1 相对运动边界重构的一般方法 | 第151-162页 |
5.1.1 轨道根数改变的速度增量控制方法 | 第151-155页 |
5.1.2 一般相对运动的边界重构 | 第155-159页 |
5.1.3 特殊相对运动的边界重构 | 第159-160页 |
5.1.4 算例及分析 | 第160-162页 |
5.2 有限方向推力的相对运动边界重构方法 | 第162-169页 |
5.2.1 利用单方向速度增量实现绕飞相对运动边界重构 | 第163-164页 |
5.2.2 利用单方向速度增量实现同轨道面相对运动边界重构 | 第164-166页 |
5.2.3 算例及分析 | 第166-169页 |
5.3 相对运动边界重构的多脉冲最优控制方法 | 第169-179页 |
5.3.1 基于伪逆法的相对运动多脉冲控制 | 第169-172页 |
5.3.2 用于星间距离边界重构的多脉冲最优控制 | 第172-173页 |
5.3.3 用于集群边界重构的多脉冲最优控制 | 第173-176页 |
5.3.4 算例及分析 | 第176-179页 |
5.4 小结 | 第179-181页 |
第六章 具有定值边界约束的航天器相对悬停控制方法 | 第181-203页 |
6.1 相对悬停控制及其边界约束分析 | 第181-182页 |
6.1.1 相对悬停的含义 | 第181-182页 |
6.1.2 自然与受控相对悬停 | 第182页 |
6.2 相对悬停控制力建模与分析 | 第182-193页 |
6.2.1 相对悬停控制力模型 | 第182-190页 |
6.2.2 最小控制力悬停方位 | 第190-192页 |
6.2.3 算例与分析 | 第192-193页 |
6.3 相对悬停燃料消耗建模与分析 | 第193-201页 |
6.3.1 相对悬停燃料消耗模型 | 第194-196页 |
6.3.2 最小燃耗悬停方位 | 第196-200页 |
6.3.3 算例与分析 | 第200-201页 |
6.4 小结 | 第201-203页 |
第七章 带有实体边界约束的内编队飞行实时控制 | 第203-238页 |
7.1 内编队飞行及其边界约束分析 | 第203-207页 |
7.1.1 内编队飞行概念 | 第203-205页 |
7.1.2 内编队控制要求及边界约束分析 | 第205-207页 |
7.2 包含单颗内卫星的内编队控制 | 第207-229页 |
7.2.1 内编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 第207-210页 |
7.2.2 内编队非线性实时控制方法 | 第210-219页 |
7.2.3 内编队鲁棒实时控制方法 | 第219-229页 |
7.3 包含两颗内卫星的内编队控制 | 第229-236页 |
7.3.1 包含两颗内卫星的内编队可控性分析 | 第229-230页 |
7.3.2 包含两颗内卫星的内编队协同控制方法 | 第230-233页 |
7.3.3 算例与分析 | 第233-236页 |
7.4 小结 | 第236-238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238-243页 |
8.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 第238-242页 |
8.2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242-243页 |
致谢 | 第243-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4-255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255-259页 |
作者简历 | 第255-256页 |
主要学术成果 | 第256-25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258-259页 |
附录A 航天器相对运动动力学基础 | 第259-2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