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反垄断法中经营者承诺制度概述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 第10-12页 |
一、经营者承诺制度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经营者承诺制度的特点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经营者承诺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及价值取向分析 | 第12-15页 |
一、经营者承诺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二、经营者承诺制度的价值取向分析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经营者承诺制度与其他非强制性制度的区别 | 第15-17页 |
一、经营者承诺制度与行政和解的区别 | 第15页 |
二、经营者承诺制度与宽恕制度的区别 | 第15-16页 |
三、经营者承诺制度与反垄断豁免制度的区别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我国反垄断法经营者承诺制度的立法现状与问题 | 第17-22页 |
第一节 我国经营者承诺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7-18页 |
一、我国经营者承诺制度的演进 | 第17页 |
二、我国经营者承诺制度的具体规定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经营者承诺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8-22页 |
一、未确立反垄断法承诺制度基本原则 | 第18-19页 |
二、反垄断法承诺制度的适用条件及范围规定不明确 | 第19页 |
三、未规定反垄断法承诺制度中经营者的权利与义务 | 第19-20页 |
四、缺乏反垄断法承诺制度经营者履行监督机制 | 第20页 |
五、欠缺对执法机关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 | 第20页 |
六、缺乏对第三人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域外反垄断经营者承诺制度的实践与启示 | 第22-27页 |
第一节 美国的同意判决和同意命令制度实践 | 第22-23页 |
一、美国的同意判决和同意命令制度之生成 | 第22页 |
二、美国的同意判决和同意命令制度之实践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欧盟的接受承诺制度实践 | 第23-24页 |
一、欧盟的接受承诺制度之演进 | 第23页 |
二、欧盟的接受承诺制度之实践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附条件措施及行政和解制度实践 | 第24页 |
一、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和解制度之概况 | 第24页 |
二、我国台湾地区的附条件措施及行政和解制度之实践 | 第24页 |
第四节 域外的经营者承诺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4-27页 |
一、明确的适用范围 | 第25页 |
二、完善的公示程序 | 第25页 |
三、科学的违诺惩罚机制 | 第25-26页 |
四、先进的第三人权利保障机制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我国反垄断法中经营者承诺制度的完善 | 第27-37页 |
第一节 确立我国反垄断法承诺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27-28页 |
一、程序灵活简便原则 | 第27页 |
二、有限平等与有限自愿原则 | 第27-28页 |
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 第28页 |
四、诚实信用原则 | 第28页 |
五、比例原则 | 第28页 |
第二节 明确反垄断法承诺制度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 第28-29页 |
一、规定承诺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28-29页 |
二、限定承诺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29页 |
第三节 确立反垄断法承诺制度中经营者的权利与义务 | 第29-31页 |
一、赋予经营者的权利 | 第30页 |
二、规定经营者的义务 | 第30-31页 |
第四节 构建反垄断法承诺制度经营者履行监督机制 | 第31-32页 |
一、建立承诺履行定期报告制度 | 第31页 |
二、规定对违反承诺义务的经营者的惩罚措施 | 第31-32页 |
第五节 规定对执法机关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手段 | 第32-33页 |
一、明确规定执法机关的权力与职责 | 第32-33页 |
二、控制执法机关的权力行使 | 第33页 |
第六节 完善反垄断法承诺第三人和公共利益保护体制 | 第33-37页 |
一、确立第三人的权利 | 第33-34页 |
二、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