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文蛤不同群体的亲缘关系分析及鲜味物质比较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1页
    1.1 文蛤的生物学特征及增养殖概况第11-12页
        1.1.1 文蛤生物学特征简介第11-12页
        1.1.2 我国文蛤增养殖概况第12页
    1.2 海产经济贝类亲缘关系研究进展第12-18页
        1.2.1 形态标记第13-14页
        1.2.2 生化遗传标记第14-15页
        1.2.3 分子遗传标记第15-16页
        1.2.4 18S rRNA、COI及 16S rRNA基因在贝类亲缘关系分析中的应用第16-17页
        1.2.5 小结第17-18页
    1.3 水产品鲜味物质分析概况第18-19页
        1.3.1 水产品鲜味物质研究第18-19页
        1.3.2 文蛤鲜味物质研究进展第19页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6个不同海域文蛤地理群体的亲缘关系分析第21-4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1-26页
        2.1.1 实验材料第21-23页
        2.1.2 仪器设备第23-24页
        2.1.3 试剂及配制第24页
        2.1.4 实验方法第24-26页
    2.2 结果第26-39页
        2.2.1 DNA提取结果第26-27页
        2.2.2 PCR扩增结果第27-29页
        2.2.3 基因测序结果第29-33页
        2.2.4 序列比对第33-35页
        2.2.5 遗传距离与系统发育第35-39页
        2.2.6 不同文蛤群体的亲缘关系第39页
    2.3 讨论第39-42页
        2.3.1 3 种分子标记相结合应用于文蛤种群的亲缘关系分析第39-40页
        2.3.2 日本三重文蛤与我国沿海文蛤之间遗传分化已达到亚种水平第40页
        2.3.3 我国文蛤种质资源的现状与保护第40-42页
第三章 江苏2种壳色文蛤及红壳色选育子代的鲜味物质分析第42-5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3-46页
        3.1.1 实验材料第43页
        3.1.2 主要仪器第43页
        3.1.3 主要试剂第43-44页
        3.1.4 实验方法第44-46页
    3.2 结果第46-55页
        3.2.1 游离氨基酸第46-49页
        3.2.2 呈味核苷酸与味精当量第49-51页
        3.2.3 琥珀酸与无机离子第51-55页
    3.3 讨论第55-58页
        3.3.1 文蛤的主要非挥发性鲜味物质组成第55-56页
        3.3.2 4 种文蛤鲜味差异比较第56-58页
小结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致谢第68-69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学术交流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对吉富罗非鱼生理毒性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仿刺参对环境低氧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