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25-26页 |
1 绪论 | 第26-36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26-27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7-2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1.4 相关概念定义及其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8-29页 |
1.4.1 音乐厅 | 第28页 |
1.4.2 音乐厅顶棚 | 第28页 |
1.4.3 早期反射声 | 第28-29页 |
1.4.4 脉冲响应法 | 第29页 |
1.4.5 初始延时 | 第29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9-35页 |
1.5.1 概述 | 第29页 |
1.5.2 早期反射声的相关研究 | 第29-30页 |
1.5.3 改善早期反射声方法的相关研究 | 第30-31页 |
1.5.4 音乐厅顶棚的相关研究 | 第31-32页 |
1.5.5 具有优质早期反射声的音乐大厅的相关研究 | 第32-35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35-36页 |
2 音乐厅及脉冲响应法 | 第36-44页 |
2.1 音乐厅声场和脉冲响应的关系 | 第36-37页 |
2.2 顶棚高度与反射声延时的函数关系 | 第37-38页 |
2.3 脉冲响应图如何表现早期反射声对听感的影响 | 第38-40页 |
2.3.1 早期反射声对听音的影响 | 第38-39页 |
2.3.2 初始延时对听音的影响 | 第39页 |
2.3.3 早期侧向反射声对听音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4 早期侧向反射声与早期竖向反射声的关系 | 第40页 |
2.4 音乐厅音质评价 | 第40-43页 |
2.4.1 音乐厅音质评价的主观属性 | 第40-41页 |
2.4.2 音乐厅音质评价的客观参量 | 第41-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音乐大厅、顶棚的选择——筛选模拟对象 | 第44-52页 |
3.1 音乐厅规模的选择 | 第44页 |
3.2 音乐大厅平面的选择 | 第44-47页 |
3.2.1 平面形式的分类 | 第44-46页 |
3.2.2 平面的选择 | 第46-47页 |
3.3 舞台部分选型 | 第47页 |
3.4 顶棚形式选型 | 第47-49页 |
3.4.1 四种常见的顶棚形式 | 第47-48页 |
3.4.2 平面顶棚 | 第48页 |
3.4.3 斜面顶棚——倾斜程度 | 第48-49页 |
3.5 音乐厅模型中几个基本数据的选择 | 第49-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4 脉冲响应法模拟顶棚对中前排音质影响的研究 | 第52-118页 |
4.1 采用模拟方法和解析方法的比对验证 | 第52-54页 |
4.1.1 一次验证——检验软件EASE精确度 | 第52-53页 |
4.1.2 二次验证——检验顶棚有无对中前排早期反射声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 模拟五种不同高度平顶的影响——接收点为随机选取 | 第54-70页 |
4.2.1 模拟内容概要 | 第54页 |
4.2.2 一次模拟SG15——顶棚高度为15米 | 第54-59页 |
4.2.3 二次模拟SG14——降低顶棚高度至14米 | 第59-61页 |
4.2.4 三次模拟SG13——降低顶棚高度至13米 | 第61-64页 |
4.2.5 四次模拟SG16——抬高顶棚高度至16米 | 第64-67页 |
4.2.6 五次模拟SG17——抬高顶棚高度至17米 | 第67-69页 |
4.2.7 模拟结果小结 | 第69-70页 |
4.3 模拟五种不同高度平顶的影响——接收点为中轴线上座位 | 第70-82页 |
4.3.1 模拟内容概要 | 第70-71页 |
4.3.2 一次模拟ZZ15——顶棚高度为15米 | 第71-74页 |
4.3.3 二次模拟ZZ14——降低顶棚高度至14米 | 第74-75页 |
4.3.4 三次模拟ZZ13——降低顶棚高度至13米 | 第75-78页 |
4.3.5 四次模拟ZZ16——抬高顶棚高度至16米 | 第78-80页 |
4.3.6 五次模拟ZZ17——顶棚高度抬高至17米 | 第80-81页 |
4.3.7 模拟结果小结 | 第81-82页 |
4.4 模拟五种不同高度平顶的影响——接收点为边缘座位 | 第82-100页 |
4.4.1 模拟内容概要 | 第82-83页 |
4.4.2 一次模拟BY15——顶棚高度为15米 | 第83-88页 |
4.4.3 二次模拟BY14——降低顶棚高度至14米 | 第88-91页 |
4.4.4 三次模拟BY13——降低顶棚高度至13米 | 第91-94页 |
4.4.5 四次模拟BY16——抬高顶棚高度至16米 | 第94-97页 |
4.4.6 五次模拟BY17——抬高顶棚高度至17米 | 第97-99页 |
4.4.7 模拟结果小结 | 第99-100页 |
4.5 模拟四种不同倾斜角度折顶的影响 | 第100-118页 |
4.5.1 模拟内容概要 | 第100-101页 |
4.5.2 一次模拟XD05——折面顶棚倾斜角度为 5° | 第101-107页 |
4.5.3 二次模拟XD10——折面顶棚倾斜角度为 10° | 第107-111页 |
4.5.4 三次模拟XD15——折面顶棚倾斜角度为 15° | 第111-113页 |
4.5.5 四次模拟XD20——折面顶棚倾斜角度为 20° | 第113-116页 |
4.5.6 模拟结果小结 | 第116-118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5.1 结论总述 | 第118页 |
5.2 模拟顶棚对早期反射声影响的实验延展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4页 |
作者简历 | 第124-12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