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山西士人戴廷栻文化活动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绪言 | 第10-20页 |
| 一、选题缘起 | 第10-12页 |
|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 | 第12-19页 |
| (一) 关于明清易代的论说 | 第12页 |
| (二) 关于士人、遗民的研究 | 第12-16页 |
| (三) 关于戴廷栻的研究成果 | 第16-19页 |
| 三、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 第一章 戴廷栻及其时代 | 第20-27页 |
| 一、戴氏家乡——山西祁县 | 第20-21页 |
| 二、戴氏家族史 | 第21-24页 |
| 三、戴廷栻其人其事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三立书院:明清山西士人的学术网络 | 第27-51页 |
| 一、三立书院历史溯源 | 第27-28页 |
| 二、其师其友 | 第28-33页 |
| 三、戴廷栻与傅山 | 第33-44页 |
| (一) 戴廷栻——傅山的赞助者 | 第34-38页 |
| (二) 傅山——戴廷栻的文艺顾问 | 第38-44页 |
| 四、戴廷栻的学术理念与易代思考 | 第44-51页 |
| (一) 为文之道 | 第44-46页 |
| (二) 交友之道 | 第46-47页 |
| (三) 易代的反思与批判 | 第47-51页 |
| 第三章 丹枫阁:清初学术赞助与文化交流圈的构建 | 第51-74页 |
| 一、丹枫阁的创建 | 第51-54页 |
| 二、丹枫阁的主要活动 | 第54-70页 |
| (一) 书画鼎彝,收藏之富 | 第54-57页 |
| (二) 版存丹枫阁,宇宙尽知之 | 第57-61页 |
| (三) 聚天下名士,集四方宾旅 | 第61-70页 |
| 三、丹枫阁——戴廷栻声望的拓展 | 第70-74页 |
| 第四章 半可:戴廷栻的自我定位 | 第74-81页 |
| 一、自我界定:文本内容的解读 | 第74-78页 |
| (一) 戴廷栻的出处观 | 第74-76页 |
| (二) 文本中的自我认知与定位 | 第76-78页 |
| 二、晚年仕清:现实生存 | 第78-81页 |
| (一) 读书最爱陶弘景,人事殊悲庾子山 | 第78-79页 |
| (二) 为官一方,竭尽心力 | 第79-81页 |
| 第五章 《半可集》:戴廷栻身份的再认定 | 第81-90页 |
| 一、时人、后人眼中的戴廷栻 | 第81-83页 |
| 二、戴廷栻著述的刊刻历程 | 第83-86页 |
| 三、清末民初《半可集》的刊刻出版 | 第86-90页 |
| 结语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 附录 | 第98-109页 |
| 表一:《戴廷栻出版文集汇总表》 | 第98-100页 |
| 表二:《戴廷栻交游表》 | 第100-104页 |
| 戴氏谱系表 | 第104-107页 |
| 戴廷栻年谱 | 第107-109页 |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