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带噪声离焦模糊图像复原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19页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第16-17页
    1.3 论文研究重点及章节安排第17-19页
第二章 图像复原基础第19-27页
    2.1 图像退化模型第19-20页
    2.2 图像退化分类第20-21页
    2.3 模糊类型判别第21-25页
        2.3.1 傅里叶变换第21-24页
        2.3.2 模糊类型判别第24-25页
    2.4 离焦模糊图像成因及光学模型第25-27页
        2.4.1 离焦模糊图像成因第25页
        2.4.2 离焦模糊光学模型第25-27页
第三章 图像去噪技术第27-43页
    3.1 图像噪声特点第27-28页
    3.2 图像噪声分类第28-32页
        3.2.1 按产生原因分类第28-29页
        3.2.2 按统计特性分类第29页
        3.2.3 按噪声频谱分类第29页
        3.2.4 按噪声和信号关系分类第29页
        3.2.5 按概率密度分类第29-32页
    3.3 噪声影响图像复原第32-33页
    3.4 图像去噪技术第33-38页
        3.4.1 低通滤波器第33-34页
        3.4.2 中值滤波第34-36页
        3.4.3 自适应加权中值滤波第36页
        3.4.4 均值滤波第36-37页
        3.4.5 修正去噪方法第37-38页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8-43页
        3.5.1 椒盐噪声实验分析第38-39页
        3.5.2 高斯噪声实验分析第39-43页
第四章 离焦模糊图像复原技术第43-73页
    4.1 离焦模糊图像性质介绍第43-45页
    4.2 离焦模糊图像复原方法第45-54页
        4.2.1 逆滤波复原方法第45-48页
        4.2.2 最大熵复原方法第48-49页
        4.2.3 约束最小二乘法第49-50页
        4.2.4 正则化复原方法第50-52页
        4.2.5 Lucy-Richardson算法图像复原第52-54页
    4.3 盲图像复原算法第54-61页
        4.3.1 基于直线检测法计算PSF第55-59页
        4.3.2 基于傅里叶变换法计算PSF第59-61页
    4.4 改进图像复原算法第61-65页
        4.4.1 估计PSF第61-62页
        4.4.2 改进图像复原算法第62-63页
        4.4.3 基于图像分割的图像复原第63-65页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5-7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5.1 论文总结第73页
    5.2 未来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PGA的可控硅PID控制器设计
下一篇:面向LBS的机器视觉协助的智能手机惯性导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