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要素市场扭曲的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产能过剩的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6页 |
1.3.3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独创或新颖及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分析 | 第18-25页 |
2.1 要素市场扭曲的内涵及本文的界定 | 第18页 |
2.2 要素市场扭曲的形成机制 | 第18-21页 |
2.2.1 计划经济时期政策引致的要素扭曲 | 第19-20页 |
2.2.2 经济转轨时期体制缺陷导致的要素扭曲 | 第20-21页 |
2.3 产能过剩概念及本文的界定 | 第21-22页 |
2.4 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 | 第22-25页 |
2.4.1 从供给的角度分析产能过剩的形成 | 第22-23页 |
2.4.2 从需求的视角分析产生过剩的形成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要素市场扭曲的现状及测度 | 第25-39页 |
3.1 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现状 | 第25-29页 |
3.1.1 劳动力市场的扭曲 | 第25-28页 |
3.1.2 资本市场的扭曲 | 第28-29页 |
3.2 要素市场扭曲的测度方法 | 第29-33页 |
3.2.1 要素市场扭曲的测度方法 | 第29-31页 |
3.2.2 方法模型的选取 | 第31页 |
3.2.3 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 第31-33页 |
3.3 要素价格扭曲的测度结果及分析说明 | 第33-39页 |
3.3.1 资本、劳动要素价格扭曲的测度 | 第33-37页 |
3.3.2 测算结果的分析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产能过剩的现状及测度 | 第39-47页 |
4.1 产能过剩的现状 | 第39-40页 |
4.2 产能过剩的测度 | 第40-43页 |
4.2.1 产能过剩的测度方法 | 第40-41页 |
4.2.2 本文选取的测度方法 | 第41-42页 |
4.2.3 指标的选取和数据处理 | 第42-43页 |
4.3 产能过剩的测度结果及分析说明 | 第43-47页 |
4.3.1 32个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测算结果 | 第43-46页 |
4.3.2 产能利用率测算结果的分析说明 | 第46-47页 |
第五章 要素价格扭曲与产能过剩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7-53页 |
5.1 要素价格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内在联系 | 第47-48页 |
5.2 模型的建立和结果分析 | 第48-53页 |
5.2.1 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分析 | 第49-50页 |
5.2.2 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分析 | 第50-51页 |
5.2.3 资本、劳动要素价格扭曲与产能过剩长期互动分析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53-57页 |
6.1 结论 | 第53-54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4-57页 |
6.2.1 加快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 | 第55-56页 |
6.2.2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绩考核体系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信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和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