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网络素养教育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2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研究的创新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相关概述 | 第17-23页 |
2.1 网络素养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2 网络素养教育的内涵 | 第19-20页 |
2.3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作用 | 第20-23页 |
2.3.1 提高公民权利意识 | 第20-21页 |
2.3.2 鼓励实现社会化 | 第21-22页 |
2.3.3 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 第22页 |
2.3.4 促进全面发展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23-29页 |
3.1 自身网络认知能力差 | 第24-25页 |
3.2 家庭教育的缺失 | 第25-26页 |
3.3 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 | 第26-27页 |
3.4 高校教育的缺位 | 第27-28页 |
3.5 政府监管不力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的对策 | 第29-44页 |
4.1 培养自我教育意识 | 第30-32页 |
4.1.1 树立正确网络观 | 第30-31页 |
4.1.2 提高网络道德法律修养 | 第31-32页 |
4.2 强化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 | 第32-33页 |
4.2.1 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 | 第32-33页 |
4.2.2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 第33页 |
4.3 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 | 第33-35页 |
4.3.1 合理利用舆论导向功能 | 第34页 |
4.3.2 宣传网络素养教育知识 | 第34-35页 |
4.4 构建高校网络素养教育体系 | 第35-39页 |
4.4.1 完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 | 第35-37页 |
4.4.2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能力建设 | 第37-38页 |
4.4.3 促进网络素养教育实践发展 | 第38-39页 |
4.5 增强政府保障职能 | 第39-44页 |
4.5.1 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 | 第40-41页 |
4.5.2 完善网络法律制度体系 | 第41-4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