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转动机件论文--轴承论文--滚动轴承论文

轴承数字化设计及其在高速陶瓷球轴承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0-18页
        1.2.1 陶瓷球轴承第10-12页
        1.2.2 接触问题分析方法的发展概况第12-16页
        1.2.3 轴承设计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6-18页
    1.3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第18-22页
        1.3.1 陶瓷球轴承面临的问题第18-21页
        1.3.2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第21页
        1.3.3 论文章节安排第21-22页
    1.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Hertz接触理论和轴承内部的负荷分布第23-41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接触应力与接触变形第24-28页
        2.2.1 轴承内部的几何关系第24-26页
        2.2.2 空间接触问题的Hertz 理论第26页
        2.2.3 接触刚度第26-27页
        2.2.4 计算Hertz 接触的难点第27-28页
    2.3 Matlab 简介与相关计算功能第28-31页
        2.3.1 科学计算软件Matlab第28-29页
        2.3.2 椭圆积分的计算第29-31页
        2.3.3 求解超越方程第31页
    2.4 基于Matlab 的接触应力与变形的计算第31-35页
        2.4.1 验证算例第31-32页
        2.4.2 陶瓷球轴承接触应力与变形的算例第32-34页
        2.4.3 球面-平面接触时接触变形和最大接触应力的算例第34页
        2.4.4 球面-曲面接触时接触变形和最大接触应力的算例第34-35页
    2.5 径向载荷作用下的负荷分布第35-39页
        2.5.1 接触负荷的分布第35-37页
        2.5.2 径向负荷分布积分的计算第37页
        2.5.3 负荷分布的超越方程及算例第37-39页
    2.6 轴向载荷作用下的负荷分布第39-40页
    2.7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高速球轴承的拟静力学分析第41-57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运动学分析第41-48页
        3.2.1 坐标系的选取第42页
        3.2.2 一般运动第42-46页
        3.2.3 滚珠的无陀螺运动与旋滚比第46-47页
        3.2.4 滚道控制理论第47-48页
    3.3 接触载荷的确定第48-52页
        3.3.1 接触变形的几何协调方程第49-50页
        3.3.2 受力分析第50-52页
        3.3.3 基本方程组和解法第52页
    3.4 基于Matlab 的计算方法第52-54页
        3.4.1 使用Matlab 解非线性方程组的调用格式第53-54页
        3.4.2 拟静力学分析的计算步骤第54页
        3.4.3 验证算例第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7页
第四章 高速超高速陶瓷球轴承的结构参数设计第57-85页
    4.1 引言第57-58页
    4.2 滚珠直径和球数的确定第58-61页
        4.2.1 函数关联法第59-60页
        4.2.2 计算示例第60-61页
    4.3 球径和载荷对静止轴承的影响第61-65页
        4.3.1 滚珠材料为氮化硅第61-64页
        4.3.2 滚珠材料为氮化硅、碳化硅和轴承钢第64-65页
    4.4 球径、转速和载荷对外圈接触应力的影响(最佳球径的确定)第65-70页
        4.4.1 滚珠材料为陶瓷第65-69页
        4.4.2 滚珠材料为轴承钢第69页
        4.4.3 轴承B 的分析第69-70页
    4.5 球径、载荷和转速对其它运转特性参数的影响第70-75页
        4.5.1 内圈最大接触应力第70-71页
        4.5.2 内外圈接触变形第71-72页
        4.5.3 内外圈接触角第72页
        4.5.4 旋滚比(危险球径的确定)第72-75页
        4.5.5 滚道控制类型的判断第75页
    4.6 许用接触应力下球径的确定第75-80页
        4.6.1 轴承A 的分析第76-79页
        4.6.2 轴承B 的分析第79-80页
    4.7 沟曲率半径系数的影响第80-82页
    4.8 本章小结第82-85页
第五章 球轴承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第85-115页
    5.1 引言第85页
    5.2 ANSYS 分析接触问题的概述第85-93页
        5.2.1 主要技术特点第85-86页
        5.2.2 分析接触问题的类型和形式第86-87页
        5.2.3 面-面接触分析第87-89页
        5.2.4 面-面接触单元的实常数和单元关键字第89-91页
        5.2.5 建模与加载第91-93页
        5.2.6 面-面接触分析的主要步骤第93页
    5.3 球面-平面的Hertz 接触分析第93-101页
        5.3.1 已知条件第93-94页
        5.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94-96页
        5.3.3 求解选项的确定和计算结果第96-99页
        5.3.4 误差分析第99-100页
        5.3.5 网格的细化程度与计算精度第100-101页
    5.4 推力球轴承的Hertz 接触分析第101-105页
        5.4.1 已知条件第101-102页
        5.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02-103页
        5.4.3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103-105页
    5.5 深沟球轴承的Hertz 接触分析第105-109页
        5.5.1 已知条件第105页
        5.5.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05-106页
        5.5.3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106-109页
    5.6 角接触球轴承的Hertz 接触分析第109-111页
        5.6.1 已知条件第109页
        5.6.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09-110页
        5.6.3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110-111页
    5.7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最佳球径的确定第111-114页
        5.7.1 已知条件第112-113页
        5.7.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计算结果第113-114页
    5.8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六章 球面与平面/曲面接触刚度的测量第115-122页
    6.1 引言第115页
    6.2 检测方案第115-116页
    6.3 检测原理与系统组成第116-119页
        6.3.1 试验装置第116-118页
        6.3.2 检测原理与系统组成第118-119页
    6.4 球面-平面接触刚度的检测结果与误差分析第119-120页
    6.5 球面-曲面接触刚度的检测结果与误差分析第120-121页
    6.6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七章 球轴承数字化设计原型系统的实现第122-130页
    7.1 系统总体结构第122-125页
    7.2 轴承数字化设计过程第125-126页
    7.3 运行实例第126-129页
    7.4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2页
作者近期发表的论文第142-143页
附录Ⅰ符号说明第143-146页
附录Ⅱ轴承设计参数第146-147页
致谢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先天性颈椎融合畸形致病基因的多基因PANEL分析研究
下一篇:肝细胞癌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