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论文

孔子《书》教“七观”说研究--以“美、治、度、仁、诫”五者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七观”说考论第11-22页
    第一节 《尚书大传》《孔丛子》之“七观”说考源第11-17页
        一、《尚书大传》之“七观”说考源第11-14页
        二、《孔丛子》之“七观”说考源第14-17页
    第二节 孔子论《书》与七观说之要义考源第17-22页
第二章“《尧典》可以观美”说研究第22-60页
    第一节“《尧典》可以观美”说研究概述第22-24页
    第二节“《尧典》可以观美”说文献考述第24-53页
        一、《尧典》“中和王道之美”文献考述第24-33页
        二、《尧典》“顺天应人之美”文献考述第33-45页
        三、《尧典》“德贤慎刑之美”文献考述第45-53页
    第三节“《尧典》可以观美”说专题研究第53-60页
        一、“中和王道”之美政第53-54页
        二、“顺天应人”之美政第54-56页
        三、“德贤慎刑”之美政第56-60页
第三章“《皋陶谟》可以观治”说研究第60-115页
    第一节“《皋陶谟》可以观治”说研究概述第60-65页
        一、“《皋陶谟》可以观治”说的研究范围第60-62页
        二、“《皋陶谟》可以观治”说的研究现状第62-65页
    第二节“《皋陶谟》可以观治”说文献考述第65-95页
        一、周秦文献引《皋陶谟》考第65-67页
        二、两汉文献引《皋陶谟》考第67-76页
            (一)“慎身”类第67-69页
            (二)“知人”类第69-72页
            (三)“安民”类第72-74页
            (四)“赏罚有道”类第74-75页
            (五)“君臣之道”类第75-76页
        三、魏晋隋唐文献引《皋陶谟》考第76-86页
            (一)“慎身”类第76-77页
            (二)“知人”类第77-82页
            (三)“安民”类第82-83页
            (四)“赏罚有道”类第83-84页
            (五)“君臣之道”类第84-86页
        四、宋元明文献引《皋陶谟》考第86-91页
            (一)“慎身”类第87-88页
            (二)“知人”类第88-89页
            (三)“安民”类第89-90页
            (四)“赏罚有道”类第90页
            (五)“君臣之道”类第90-91页
        五、清及民国文献引《皋陶谟》考第91-95页
            (一)“慎身”类第92页
            (二)“知人”类第92页
            (三)“安民”类第92-93页
            (四)“赏罚有道”类第93-94页
            (五)“君臣之道”类第94-95页
    第三节“《皋陶谟》可以观治”说专题研究第95-115页
        一、“慎身”治政理念专题研究第95-99页
        二、“知人”治政理念专题研究第99-103页
        三、“安民”治政理念专题研究第103-106页
        四、“赏罚有道”治政理念专题研究第106-110页
        五、“君臣之道”治政理念专题研究第110-112页
        六、结语第112-115页
第四章“《洪范》可以观度”说研究第115-175页
    第一节“《洪范》可以观度”说研究概述第115-121页
    第二节“《洪范》可以观度”说文献考述第121-155页
        一、先秦两汉称引“五行”范畴的文献考述第121-124页
        二、先秦两汉称引“五事”范畴的文献考述第124-126页
        三、先秦两汉称引“八政”范畴的文献考述第126-128页
        四、先秦两汉称引“五纪”范畴的文献考述第128-129页
        五、先秦两汉称引“皇极”范畴的文献考第129-137页
        六、先秦两汉称引“三德”范畴的文献考述第137-145页
        七、先秦两汉称引“稽疑”范畴的文献考述第145-150页
        八、先秦两汉称引“庶征”范畴的文献考述第150-153页
        九、先秦两汉称引“五福、六极”范畴的文献考述第153-155页
    第三节“《洪范》可以观度”说专题研究第155-175页
        一、论“五行”之度第155-158页
        二、论“五事”之度第158-160页
        三、论“八政”之度第160-162页
        四、论“五纪”之度第162-163页
        五、论“皇极”之度第163-165页
        六、论“三德”之度第165-167页
        七、论“稽疑”之度第167-169页
        八、论“庶征”之度第169-170页
        九、论“五福、六极”之度第170-172页
        十、结语第172-175页
第五章“‘五诰’可以观仁”说研究第175-223页
    第一节“‘五诰’可以观仁”说研究概述第175-177页
        一、“‘五诰’可以观仁”说的研究概述第175-176页
        二、“‘五诰’可以观仁”说的研究现状第176-177页
    第二节“‘五诰’可以观仁”说文献考述第177-219页
        一、周秦文献引“五诰”考述第177-190页
            (一)周秦文献引《康诰》考述第177-189页
            (二)周秦文献引《酒诰》考述第189-190页
            (三)周秦文献引《洛诰》考述第190页
        二、两汉文献引“五诰”考述第190-209页
            (一)两汉文献引《大诰》考述第190-194页
            (二)两汉文献引《康诰》考述第194-202页
            (三)两汉文献引《酒诰》考述第202-204页
            (四)两汉文献引《召诰》考述第204-206页
            (五)两汉文献引《洛诰》考述第206-209页
        三、魏晋隋唐文献引“五诰”考述第209-216页
            (一)魏晋隋唐文献引《大诰》考述第209-210页
            (二)魏晋隋唐文献引《康诰》考述第210-212页
            (三)魏晋隋唐文献引《酒诰》考述第212-214页
            (四)魏晋隋唐文献引《召诰》考述第214-215页
            (五)魏晋隋唐文献引《洛诰》考述第215-216页
        四、宋元明清文献引“五诰”考述第216-219页
            (一)宋元明清文献引《大诰》考述第216页
            (二)宋元明清文献引《康诰》考述第216-217页
            (三)宋元明清文献引《酒诰》考述第217页
            (四)宋元明清文献引《召诰》考述第217-218页
            (五)宋元明清文献引《洛诰》考述第218-219页
    第三节“‘五诰’可以观仁”说专题研究第219-223页
        一、重民敬德之仁政第219-221页
        二、宽容慎罚之仁政第221页
        三、“‘五诰’可以观仁”说深远影响第221-223页
第六章“《甫刑》可以观诫”说研究第223-264页
    第一节“《甫刑》可以观诫”说研究概述第223-225页
    第二节“《甫刑》可以观诫”说文献考述第225-248页
        一、周秦称引《甫刑》文献考述第225-230页
            (一)“刑诫”类第225-227页
            (二)“德诫”类第227-230页
        二、两汉称引《甫刑》文献考述第230-236页
            (一)“刑诫”类第230-234页
            (二)“德诫”类第234-236页
        三、魏晋南北朝称引《甫刑》文献考述第236-241页
            (一)“刑诫”类第236-238页
            (二)“德诫”类第238-241页
        四、隋唐称引《甫刑》文献考述第241-243页
            (一)“刑诫”类第241-242页
            (二)“德诫”类第242-243页
        五、宋元明清称引《甫刑》文献考述第243-248页
            (一)“刑诫”类第244-247页
            (二)“德诫”类第247-248页
    第三节“《甫刑》可以观诫”说专题研究第248-264页
        一、刑罚方面应戒慎之事第248-253页
            (一)慎用“五刑”的刑罚态度第248-250页
            (二)遵循“中”刑第250-251页
            (三)“以礼止刑”的制刑原则第251-252页
            (四)“刑罚世轻世重”原则第252-253页
        二、审判定罪应戒慎之事第253-256页
            (一)“刑疑从赦”的审判原则第253-254页
            (二)“依据刑书”的审判原则第254-255页
            (三)“非从惟从”的察辞原则第255-256页
        三、“《甫刑》可以观诫”说之德诫考论第256-261页
            (一)“德主刑辅”的原则第257-258页
            (二)君王应戒慎之事第258-260页
            (三)“惟良折狱”的人治原则第260-261页
        四、结语第261-264页
第七章 结语第264-267页
参考文献第267-271页
致谢第271-272页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272页

论文共2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量子关联动力学演化及其优化调控
下一篇:推广的g-期望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