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 1.1 神经元再利用假设 | 第14页 |
| 1.2 对不同加工水平物体加工的神经机制概述 | 第14-15页 |
| 1.3 存在物体与新近物体加工之间竞争关系的神经机制概述 | 第15-16页 |
| 1.4 适应效应的定义和相关研究概述 | 第16-17页 |
| 1.5 文字促进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17页 |
| 1.6 文字自由基位置相关效应的研究概述 | 第17-18页 |
| 1.7 问题提出 | 第18-24页 |
| 第2章 面孔与可识别中文在早期视觉加工过程中竞争关系的ERP研究 | 第24-34页 |
| 2.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 2.2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 2.3.1 被试 | 第24-25页 |
| 2.3.2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 2.3.3 实验程序 | 第26-28页 |
| 2.3.4 数据采集 | 第28页 |
| 2.3.5 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 2.4 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 2.4.1 行为数据分析 | 第29页 |
| 2.4.2 ERP数据分析 | 第29-31页 |
| 2.5 小结 | 第31-34页 |
| 第3章 面孔和房屋与可识别中文在早期视觉加工过程中竞争关系的ERP研究 | 第34-42页 |
| 3.1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 3.2 研究假设 | 第34页 |
| 3.3 实验方法 | 第34-38页 |
| 3.3.1 被试 | 第34页 |
| 3.3.2 实验材料 | 第34-36页 |
| 3.3.3 实验程序 | 第36-37页 |
| 3.3.4 数据采集 | 第37-38页 |
| 3.3.5 数据分析 | 第38页 |
| 3.4 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 3.4.1 行为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 3.4.2 ERP数据分析 | 第39-40页 |
| 3.5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4章 正字法规则对中文真字加工的抑制效应的ERP研究 | 第42-50页 |
| 4.1 研究目的 | 第42页 |
| 4.2 研究假设 | 第42页 |
| 4.3 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 4.3.1 被试 | 第42页 |
| 4.3.2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 4.3.3 实验程序 | 第43-44页 |
| 4.3.4 数据采集 | 第44-45页 |
| 4.3.5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 4.4 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 4.4.1 行为数据分析 | 第45-46页 |
| 4.4.2 ERP数据分析 | 第46-48页 |
| 4.5 小结 | 第48-50页 |
| 第5章 总讨论 | 第50-56页 |
| 5.1 中文的识别水平对N170的调节 | 第50-51页 |
| 5.2 可识别中文与面孔在早期视觉加工过程中存在竞争 | 第51-52页 |
| 5.3 房屋加工与面孔加工的不同神经机制以及房屋与可识别中文在早期视觉加工过程中不存在主要的竞争 | 第52-53页 |
| 5.4 中文正字法规则的抑制效应 | 第53-54页 |
| 5.5 SUCC和CONC的相似性以及它们与SIM的不同点 | 第54-56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致谢 | 第62-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