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第11-14页 |
1.2.1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1-12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2.3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和不足 | 第13-14页 |
1.3 水溶液可充锂电池的发展 | 第14-19页 |
1.3.1 水溶液可充锂电池的提出 | 第14-16页 |
1.3.2 水溶液可充锂电池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1.3.3 水溶液可充锂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具体内容 | 第19-21页 |
1.4.1 水溶液可充锂电池的工作机理 | 第19-20页 |
1.4.2 水溶液可充锂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4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药品 | 第24-25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4 电极材料的结构、组成和形貌分析 | 第25-27页 |
2.4.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5-26页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6页 |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6页 |
2.4.4 热重分析仪和差热分析(TGA & DTA) | 第26页 |
2.4.5 能谱仪(EDS) | 第26-27页 |
2.4.6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 | 第27页 |
2.5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的测试 | 第27-28页 |
2.5.1 极片的制备 | 第27页 |
2.5.2 循环伏安测试 | 第27页 |
2.5.3 充放电测试 | 第27-28页 |
2.6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2.6.1 极片的制备 | 第28页 |
2.6.2 循环伏安测试 | 第28页 |
2.6.3 充放电测试 | 第28页 |
2.6.4 交流阻抗测试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第3章 水溶液可充锂电池正极材料充放电过程研究 | 第30-46页 |
3.1 引言 | 第30-32页 |
3.2 钻酸锂充放电过程的研究 | 第32-36页 |
3.2.1 钴酸锂材料的制备 | 第32-33页 |
3.2.2 钴酸锂材料的CV-EQCM曲线 | 第33-34页 |
3.2.3 钴酸锂材料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分析 | 第34-36页 |
3.3 锰酸锂充放电过程的研究 | 第36-38页 |
3.3.1 锰酸锂材料的制备 | 第36-37页 |
3.3.2 锰酸锂材料的充放电-EQCM曲线 | 第37-38页 |
3.3.3 锰酸锂材料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分析 | 第38页 |
3.4 磷酸铁锂充放电过程的研究 | 第38-43页 |
3.4.1 磷酸铁锂材料的选择 | 第38-39页 |
3.4.2 磷酸铁锂材料的CV-EQCM曲线 | 第39-40页 |
3.4.3 磷酸铁锂材料的充放电-EQCM曲线 | 第40-41页 |
3.4.4 磷酸铁锂材料在有机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分析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第4章 多孔磷酸铁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46-57页 |
4.1 引言 | 第46-47页 |
4.2 多孔磷酸铁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47-48页 |
4.3 多孔磷酸铁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碳含量的测定 | 第48-49页 |
4.4 多孔磷酸铁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 | 第49页 |
4.5 多孔磷酸铁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 第49-53页 |
4.5.1 循环伏安测试 | 第49-50页 |
4.5.2 交流阻抗测试 | 第50-51页 |
4.5.3 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51-52页 |
4.5.4 快充慢放性能测试 | 第52-53页 |
4.5.5 循环性能测试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页 |
5.2 展望 | 第57-59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