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1.2.1 高陡边坡崩塌灾害评价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2.2 高陡边坡崩塌灾害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秦巴山区铁路崩塌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26页 |
2.1 区域环境概况 | 第16-19页 |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水文气象 | 第16-17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17页 |
2.1.3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 第17页 |
2.1.4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第17-19页 |
2.2 依托工程灾害基本特征 | 第19-20页 |
2.3 依托工程实例分析 | 第20-25页 |
2.3.1 西康线下行K134+786古道岭隧道安康端出口仰坡崩塌分析 | 第20-22页 |
2.3.2 西康线下行K194+822新马家坪隧道进口边仰坡崩塌 | 第22-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崩塌灾害的调查评估方法 | 第26-32页 |
3.1 概述 | 第26页 |
3.2 地质灾害自身危险程度评价方法 | 第26-29页 |
3.3 地质灾害对线路危害性评价方法 | 第29-30页 |
3.4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 第30-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依托工程崩塌灾害评估 | 第32-46页 |
4.1 西康线下行k134+786崩塌风险评估 | 第32-36页 |
4.1.1 灾害点概况及成因分析 | 第32-34页 |
4.1.2 危险性评估 | 第34-35页 |
4.1.3 对线路危害性评估 | 第35-36页 |
4.2 西康线下行K194+822崩塌风险评估 | 第36-40页 |
4.2.1 灾害点概况及成因分析 | 第36-37页 |
4.2.2 灾害点稳定性计算及危险性评估 | 第37-40页 |
4.2.3 对线路危害性评估 | 第40页 |
4.3 西康线上行k216+309崩塌风险评估 | 第40-45页 |
4.3.1 灾害点概况及成因分析 | 第40-41页 |
4.3.2 灾害点稳定性计算及危险性评估 | 第41-45页 |
4.3.3 对线路危害性评估 | 第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西康铁路崩塌地质灾害整治 | 第46-62页 |
5.1 西康线下行k134+786崩塌的治理 | 第46-50页 |
5.1.1 工程方案 | 第46-48页 |
5.1.2 施工关键技术 | 第48-50页 |
5.2 西康线下行K194+822崩塌的治理 | 第50-57页 |
5.2.1 工程方案 | 第50-53页 |
5.2.2 施工关键技术 | 第53-57页 |
5.3 西康线上行k216+309崩塌的治理 | 第57-61页 |
5.3.1 工程方案 | 第57-59页 |
5.3.2 施工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 | 第59-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1.结论 | 第62页 |
2.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