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实践探索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前言第9-11页
第1章 我国不良贷款证券化可行性分析第11-18页
    1.1 不良贷款证券化发展历程第11-12页
        1.1.1 美国储贷危机与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推出第11页
        1.1.2 我国早期实践第11-12页
    1.2 当前不良贷款增长的经济金融背景第12-15页
        1.2.1 实体经济不振第12-13页
        1.2.2 不良贷款快速增长第13-14页
        1.2.3 不良贷款成因分析第14-15页
    1.3 重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的现实意义第15-17页
        1.3.1 化解不良贷款需要第15页
        1.3.2 应对利润下降压力第15-17页
        1.3.3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第17页
    1.4 总结第17-18页
第2章 不良贷款证券化的运行机理第18-26页
    2.1 概念框架第18-20页
        2.1.1 基本概念第18页
        2.1.2 概念释义第18-20页
    2.2 交易结构第20-23页
        2.2.1 基本流程第20-21页
        2.2.2 信用评级第21-22页
        2.2.3 信用增级第22-23页
    2.3 风险自留第23-24页
        2.3.1 风险自留比例第23页
        2.3.2 风险自留方式第23-24页
    2.4 从会计视角看不良贷款证券化第24-25页
        2.4.1 会计处理第24-25页
        2.4.2 信息披露第25页
    2.5 总结第25-26页
第3章 建元 2008-1 重整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第26-38页
    3.1 概况介绍第26-27页
    3.2 资产池分析第27-29页
        3.2.1 基础资产选择第27页
        3.2.2 资产池特征分析第27-29页
    3.3 资产估值分析第29-32页
        3.3.1 抽样调查第29-30页
        3.3.2 样本估值第30-31页
        3.3.3 现金流分析及压力测试第31-32页
        3.3.4 资产池估值第32页
    3.4 信用评级与增级第32-33页
        3.4.1 信用评级第32-33页
        3.4.2 信用增级第33页
    3.5 交易结构分析第33-35页
        3.5.1 分层设计第33-34页
        3.5.2 现金偿付机制第34-35页
    3.6 其他关注事项第35-37页
        3.6.1 会计出表第35页
        3.6.2 法律风险第35页
        3.6.3 信息披露第35页
        3.6.4 产品交易情况第35-37页
    3.7 总体评价第37-38页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实践建议第38-43页
    4.1 文献综述第38-39页
        4.1.1 2008年金融危机前研究建议第38页
        4.1.2 2012年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后研究建议第38-39页
    4.2 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第39-40页
    4.3 我国开展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实践建议第40-42页
        4.3.1 提升不良贷款支持证券安全性的实践建议第40-41页
        4.3.2 不良贷款证券化的顺利开展需要政府保驾护航第41-42页
    4.4 总结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研究
下一篇:基于用户行为的社交网络用户动态影响力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