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基本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15-22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2.1.1 低碳经济 | 第15页 |
2.1.2 低碳产业发展战略 | 第15-16页 |
2.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2.2.1 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 | 第16-19页 |
2.2.2 低碳产业发展战略的理论研究 | 第19-22页 |
3 攀煤公司实施低碳产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 第22-29页 |
3.1 攀煤公司实施低碳产业发展战略SWOT矩阵分析 | 第22-23页 |
3.1.1 SWOT分析法理论概述 | 第22-23页 |
3.1.2 攀煤公司实施低碳产业发展战略SWOT矩阵表 | 第23页 |
3.2 优势(strengths)分析 | 第23-25页 |
3.2.1 区位优势 | 第23页 |
3.2.2 自然地理条件优势 | 第23页 |
3.2.3 扶持政策优势 | 第23-24页 |
3.2.4 传统技术优势 | 第24页 |
3.2.5 专业人员及人员总量优势 | 第24页 |
3.2.6 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低廉优势 | 第24-25页 |
3.3 劣势(weaknesses)分析 | 第25-26页 |
3.3.1 高新技术劣势 | 第25页 |
3.3.2 经验劣势 | 第25页 |
3.3.3 管理模式劣势 | 第25页 |
3.3.4 管理观念劣势 | 第25页 |
3.3.5 人员综合素质劣势 | 第25页 |
3.3.6 负担过重,资金短缺 | 第25-26页 |
3.4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 第26页 |
3.4.1 新政策机会 | 第26页 |
3.4.2 绿色食品需求大幅增加的机会 | 第26页 |
3.4.3 环境需求的机会 | 第26页 |
3.5 威胁(threats)分析 | 第26-28页 |
3.5.1 竞争者威胁 | 第26-27页 |
3.5.2 政策的不确定性 | 第27页 |
3.5.3 经济形势 | 第27页 |
3.5.4 人力成本上涨 | 第27-28页 |
3.5.5 更先进的技术 | 第28页 |
3.6 S-O战略 | 第28-29页 |
4 攀煤公司低碳产业发展项目的选择与实施 | 第29-35页 |
4.1 光伏发电项目 | 第29-31页 |
4.2 生态农业项目 | 第31-32页 |
4.3 光伏项目、生态农业项目互补发展 | 第32-33页 |
4.4 生态第三产业预期 | 第33-35页 |
5 攀煤公司低碳产业发展战略的建议 | 第35-39页 |
5.1 建立低碳发展框架体系 | 第35-36页 |
5.1.1 政策研究 | 第35页 |
5.1.2 组织机构 | 第35页 |
5.1.3 核心竞争力 | 第35页 |
5.1.4 网络化 | 第35-36页 |
5.2 建立低碳发展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 第36-37页 |
5.2.1 人员配置 | 第36页 |
5.2.2 资质储备 | 第36-37页 |
5.2.3 薪酬体系 | 第37页 |
5.3 建立低碳产业发展财务保障体系 | 第37-39页 |
5.3.1 资金保障 | 第37-38页 |
5.3.2 成本管控 | 第38页 |
5.3.3 绩效评价 | 第38-39页 |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39-41页 |
6.1 结论 | 第39-40页 |
6.2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