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1.1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2 等离子体诊断方法介绍及阴影图的计算原理 | 第12-32页 |
| 2.1 激光诱导空气等离子体的演化 | 第12-16页 |
| 2.2 不同类型的等离子体诊断方法分析 | 第16-23页 |
| 2.2.1 高速摄影法 | 第16-17页 |
| 2.2.2 干涉法 | 第17-19页 |
| 2.2.3 探针法 | 第19-20页 |
| 2.2.4 光谱法 | 第20页 |
| 2.2.5 光偏折法 | 第20-21页 |
| 2.2.6 阴影法 | 第21-23页 |
| 2.3 PYTHON科学计算简介 | 第23-24页 |
| 2.4 松弛迭代法解泊松方程 | 第24-27页 |
| 2.5 阴影法折射率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27-30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3 空气等离子体的诊断实验及等离子体冲击波速度 | 第32-51页 |
| 3.1 TEA CO_2激光诱导空气等离子体的实验 | 第32-41页 |
| 3.2 ND:YAG激光诱导空气等离子体的实验 | 第41-44页 |
| 3.3 激光诱导空气等离子冲击波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 第44-4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4 激光诱导空气等离子体的折射率分布及密度分布 | 第51-63页 |
| 4.1 阴影法实验图像的处理 | 第51-55页 |
| 4.2 迭代计算过程分析 | 第55-59页 |
| 4.3 激光诱导空气等离子体折射率分布和密度分布的计算 | 第59-6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5 总结和展望 | 第63-64页 |
| 5.1 总结 | 第63页 |
| 5.2 不足和展望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