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妇女流刑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3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资料分析法 | 第11-12页 |
二、案例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唐代流刑制度概说 | 第13-17页 |
第一节 先唐流刑制度的流变 | 第13-14页 |
一、流刑制度的释义 | 第13页 |
二、先唐流刑制度的演变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唐代流刑制度的确立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唐代妇女流刑制度适用的犯罪缘由 | 第17-38页 |
第一节 唐代妇女流刑制度适用的犯罪种类 | 第17-33页 |
一、本犯流刑 | 第17-21页 |
二、缘坐流刑 | 第21-33页 |
第二节 唐代妇女流刑制度的原则 | 第33-34页 |
一、“例不独流” | 第33页 |
二、“独流” | 第33页 |
三、“加杖法”留住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唐代妇女流刑制度的执行程序 | 第34-38页 |
一、核定罪名 | 第34-35页 |
二、押解流放 | 第35-36页 |
三、流放地执行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唐代妇女流刑制度依存的社会基础 | 第38-46页 |
第一节 政治因素 | 第38-40页 |
第二节 经济因素 | 第40-42页 |
第三节 伦理因素 | 第42-46页 |
一、坚决维护以礼、孝为基础的封建伦理道德 | 第42-43页 |
二、缘坐制度下的“三纲”思想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