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1.2.1 核心概念 | 第14-16页 |
1.2.2 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1.3 职业发展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1.3.1 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 第19-20页 |
1.3.2 职业选择理论 | 第20-21页 |
1.3.3 教师职业生涯管理 | 第21-22页 |
1.3.4 研究的创新性 | 第22-23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2章 成都N学院编外人员职业发展管理现状调查 | 第25-42页 |
2.1 成都N学院编外用工的背景概述 | 第25-26页 |
2.2 成都N学院编外人员职业发展管理现状调查情况说明 | 第26-27页 |
2.2.1 调查主体情况 | 第26-27页 |
2.2.2 调查设计思路 | 第27页 |
2.2.3 调查预想效果 | 第27页 |
2.3 成都N学院编外人员职业发展管理调查情况 | 第27-42页 |
2.3.1 基本情况分析 | 第27-33页 |
2.3.2 组织层面职业发展管理调查 | 第33-38页 |
2.3.3 个人层面职业发展管理调查 | 第38-42页 |
第3章 成都N学院编外人员职业发展管理现状分析 | 第42-47页 |
3.1 成都N学院编外人员职业发展管理特点 | 第42-44页 |
3.1.1 设立专门的职业发展管理机构 | 第42页 |
3.1.2 建立了较为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 | 第42-43页 |
3.1.3 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晋升制度 | 第43页 |
3.1.4 建立了较为公平的进修培训制度 | 第43-44页 |
3.1.5 向编外人员传递职业需求信息 | 第44页 |
3.1.6 规范合同管理,规避了劳动风险 | 第44页 |
3.1.7 为优秀的编外人员转变身份提供渠道 | 第44页 |
3.2 成都N学院编外人员职业发展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4-47页 |
3.2.1 职业发展管理理念落后 | 第44-45页 |
3.2.2 职业发展管理缺乏动态管理 | 第45页 |
3.2.3 对编外人员进行职业指导不够 | 第45页 |
3.2.4 内部岗位流动机会不够 | 第45-46页 |
3.2.5 学院与编外人员目标需进一步一致 | 第46页 |
3.2.6 其他 | 第46-47页 |
第4章 成都N学院编外人员职业发展管理对策 | 第47-58页 |
4.1 高职院校编外人员职业发展管理原则 | 第47-48页 |
4.1.1 利益结合原则 | 第47页 |
4.1.2 共同参与原则 | 第47页 |
4.1.3 公平性原则 | 第47页 |
4.1.4 时间性原则 | 第47-48页 |
4.2 高职院校编外人员职业发展管理内容 | 第48-54页 |
4.2.1 建立编外人员职业发展管理信息系统 | 第48-49页 |
4.2.2 提供职业发展咨询 | 第49页 |
4.2.3 帮助编外人员设计职业发展路径 | 第49-53页 |
4.2.4 向编外人员开放工作岗位 | 第53页 |
4.2.5 回应和帮助编外人员解决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 第53-54页 |
4.2.6 提供教育和培训 | 第54页 |
4.3 高职院校编外人员职业发展管理保障措施 | 第54-58页 |
4.3.1 健全组织领导机构,落实各项责任 | 第54-55页 |
4.3.2 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 第55页 |
4.3.3 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发展的良好机制 | 第55页 |
4.3.4 拓宽渠道,加大人才院内培养力度 | 第55-56页 |
4.3.5 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编外人员的师德水平 | 第56页 |
4.3.6 深入实际,积极开展人才工作研究 | 第56页 |
4.3.7 公平竞争,择优选聘各类人才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1 | 第63-66页 |
附录2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