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东除名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股东除名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12-22页 |
(一)股东除名的概念和特征 | 第12-14页 |
(二)股东除名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公司契约理论 | 第14页 |
2、社团自治理论 | 第14-15页 |
3、有限公司的人合性 | 第15页 |
4、经济效率理论 | 第15-16页 |
5、股东的诚实信用义务 | 第16页 |
(三)股东除名制度的必要性 | 第16-20页 |
1、股东除名制度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2、股东除名制度与既有制度之间的关系 | 第18-20页 |
(四)股东除名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20-22页 |
二、我国现有的立法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2-31页 |
(一)我国公司法体系下股东权益的救济途径 | 第22-26页 |
1、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 第22页 |
2、股权转让制度 | 第22-23页 |
3、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 | 第23-24页 |
4、公司解散制度 | 第24-26页 |
(二)司法解释三实施前后的变化 | 第26-28页 |
1、司法解释三的具体规定 | 第26页 |
2、出资瑕疵责任案件法院裁判结果的变化 | 第26-27页 |
3、股东除名案件法院裁判依据的变化 | 第27-28页 |
(三)我国现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1、股东除名制度的适用过于狭窄 | 第28-29页 |
2、缺少股东除名程序的规定 | 第29页 |
3、缺少股东除名法律后果的规定 | 第29页 |
4、没有赋予被除名股东合理的救济权 | 第29-30页 |
5、特殊情况下的股东除名缺少明确依据 | 第30-31页 |
三、我国股东除名制度的建构 | 第31-50页 |
(一)股东除名的主体 | 第31-33页 |
1、股东除名制度适用的公司形态 | 第31页 |
2、股东除名权的归属 | 第31-33页 |
(二)股东除名的法律事由 | 第33-38页 |
1、股东除名的依据 | 第33-35页 |
2、股东除名的法律事由 | 第35-38页 |
(三)股东除名的法律程序 | 第38-42页 |
1、股东除名的前置程序 | 第38-39页 |
2、股东除名的决议程序 | 第39-41页 |
3、股东除名决议的生效程序 | 第41-42页 |
(四)股东除名的法律后果 | 第42-46页 |
1、对被除名股东的法律后果 | 第42-44页 |
2、对公司的法律后果 | 第44-45页 |
3、对债权人的法律后果 | 第45-46页 |
(五)被除名股东的法律救济 | 第46-48页 |
1、被除名股东享有救济权 | 第46-47页 |
2、救济权的具体规定 | 第47-48页 |
(六)特殊情况下的股东除名 | 第48-50页 |
1、隐名股东的股东除名 | 第48-49页 |
2、一人公司和两人公司的股东除名 | 第49-50页 |
四、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