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合同诈骗罪案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9页 |
一、张某合同诈骗案的事实与争议 | 第9-12页 |
(一) 案件的事实经过 | 第9-10页 |
(二) 法院的判决与理由 | 第10页 |
(三) 本案法律适用的争议点 | 第10-12页 |
二、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与具体认定 | 第12-21页 |
(一) 犯罪客体与客观要件的认定 | 第12-16页 |
1. 合同诈骗罪的侵犯客体 | 第12-13页 |
2. 合同诈骗罪客体的具体内容 | 第13-14页 |
3.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对象 | 第14-15页 |
4. 本案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具体认定 | 第15-16页 |
(二) 犯罪行为主体的认定 | 第16-18页 |
1. 单位犯罪主体 | 第16-17页 |
2. 自然人与单位犯罪的界定 | 第17页 |
3. 单位分支与内设机构的合同诈骗 | 第17-18页 |
4. 本案犯罪主体的具体认定 | 第18页 |
(三) 犯罪主观要件的认定 | 第18-21页 |
1. 非法占有目的的含义 | 第18-19页 |
2. 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 | 第19页 |
3. 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 第19页 |
4. 本案犯罪主观要件的具体认定 | 第19-21页 |
三、本案定性的检讨 | 第21-24页 |
(一) 一般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界限 | 第21-22页 |
1. 犯罪主体的不同 | 第21页 |
2. 侵犯客体的不同 | 第21-22页 |
3. 客观方面的不同 | 第22页 |
4. 数额认定标准的不同 | 第22页 |
(二) 民事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罪的界限 | 第22-23页 |
(三) 本案定性的检讨 | 第23-24页 |
四、本案的反思与建议 | 第24-28页 |
(一) 本案的反思 | 第24页 |
(二) 本案反思后的建议 | 第24-28页 |
1. 构建多方位立体式市场信用体系 | 第25页 |
2. 完善合同诈骗罪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25页 |
3. 加大合同诈骗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 | 第25-26页 |
4. 提高单位与个人的风险防范意识 | 第26-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