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7页 |
1.2.1 往复式压缩机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曲轴疲劳强度研究发展及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失效分析的发展历史 | 第13-14页 |
1.2.4 断裂失效分析 | 第14-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氧压机曲轴断裂的失效分析 | 第19-31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压缩机曲轴断裂情况 | 第19-24页 |
2.3 材料和断口的特征分析 | 第24-29页 |
2.3.1 半定量分析 | 第24页 |
2.3.2 硬度试验 | 第24-25页 |
2.3.3 曲轴断口分析 | 第25-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氧压机曲轴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 第31-43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曲轴力学分析流程 | 第31页 |
3.3 曲轴力学分析计算 | 第31-41页 |
3.3.1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 第31-33页 |
3.3.2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 | 第33-36页 |
3.3.3 曲柄连杆机构静力学分析 | 第36-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氧压机曲轴强度数值模拟 | 第43-63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有限元结构分析的基础理论 | 第43-44页 |
4.2.1 有限元法相关介绍 | 第43页 |
4.2.2 有限元法分析精度的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4.2.3 了解ANSYS的功能 | 第44页 |
4.3 曲轴整体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4-48页 |
4.3.1 曲轴 2D模型建立 | 第44页 |
4.3.2 曲轴 3D实体模型建立 | 第44-45页 |
4.3.3 3D模型前处理 | 第45-46页 |
4.3.4 装载模型 | 第46页 |
4.3.5 单元类型选择 | 第46-47页 |
4.3.6 网格划分 | 第47-48页 |
4.4 曲轴有限元分析 | 第48-51页 |
4.4.1 载荷、边界条件 | 第48-50页 |
4.4.2 定义材料属性 | 第50-51页 |
4.5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61页 |
4.5.1 正常工况下计算结果 | 第51-54页 |
4.5.2 非正常工况下计算结果 | 第54-60页 |
4.5.3 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下有限元结果比较分析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曲轴结构的改进 | 第63-73页 |
5.1 改进设计方案 | 第63-64页 |
5.2 曲轴连接部位设计改进 | 第64页 |
5.3 改进后的曲轴ANSYS的分析 | 第64-67页 |
5.3.1 改进后的曲轴的 3D建模 | 第64-65页 |
5.3.2 改进后的曲轴ANSYS17.0 有限元分析 | 第65页 |
5.3.3 改进后的曲轴网格划分 | 第65-66页 |
5.3.4 改进后的曲轴的载荷 | 第66-67页 |
5.3.5 边界条件、材料属性的定义 | 第67页 |
5.4 改进后的曲轴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67-71页 |
5.4.1 改进后曲轴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 | 第67-71页 |
5.4.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页 |
6.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