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案例引入与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一) 案例引入 | 第12-13页 |
(二) 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二、侵权法对欺诈进行救济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 第15-21页 |
(一) 侵权法救济的可行性 | 第15-17页 |
1. 主要理论障碍 | 第15-16页 |
2. 对主要理论障碍的回答与解决 | 第16-17页 |
(二) 侵权法救济的必要性 | 第17-21页 |
1. 第三人欺诈时的权利救济 | 第18页 |
2. 更广的损害赔偿范围 | 第18页 |
3. 惩罚性赔偿的适用 | 第18-19页 |
4. 诉讼管辖的选择 | 第19页 |
5. 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 | 第19-20页 |
6. 与商事领域的欺诈侵权规制相照应 | 第20页 |
7. 更加全面的民刑互动规制体系 | 第20-21页 |
三、比较法视角下欺诈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规制模式分析 | 第21-29页 |
(一) 英美法系 | 第21-24页 |
1. 英美法系立法状况概述 | 第21-22页 |
2. 英美法系欺诈侵权规制的基本模式评析 | 第22-23页 |
3、小结 | 第23-24页 |
(二) 大陆法系 | 第24-29页 |
1. 大陆法系立法状况概述 | 第24页 |
2. 大陆法系欺诈侵权规制的基本模式评析 | 第24-27页 |
3. 小结 | 第27-29页 |
四、我国欺诈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规制现状评析 | 第29-44页 |
(一) 我国欺诈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立法现状 | 第29-31页 |
1. 民法通则 | 第29页 |
2. 侵权责任法 | 第29页 |
3. 合同法 | 第29-30页 |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第30页 |
5. 产品质量法 | 第30页 |
6. 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 | 第30页 |
7. 各种特别法中关于虚假陈述的规定 | 第30-31页 |
(二) 对欺诈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规制之一般条款的解读 | 第31-41页 |
1. 学界观点简述 | 第31-32页 |
2. 笔者对此之评析 | 第32-41页 |
(三) 侵权法与合同法规制方式的协调 | 第41-44页 |
1. 学界观点简述 | 第41-42页 |
2. 笔者对此之评析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