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供销管理论文

考虑顾客行为的易逝品跨期定价及供应链协调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9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综述第13-30页
        1.2.1 顾客消费行为内涵及顾客类型第13-15页
        1.2.2 运营管理中的顾客策略行为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3 顾客炫耀性消费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4 快速反应研究现状第21-22页
        1.2.5 供应链契约研究现状第22-25页
        1.2.6 公平关切研究现状第25-27页
        1.2.7 商品时尚设计研究现状第27-30页
    1.3 研究评述第30-31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31-36页
        1.4.1 研究理论与方法第31-32页
        1.4.2 研究内容第32-36页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36-38页
    1.6 全文适用的假设及符号第38-39页
第二章 策略型与短视型两类顾客并存下销售商的决策第39-58页
    2.1 问题描述与假设第39-40页
    2.2 顾客行为分析第40页
    2.3 销售商不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第40-45页
        2.3.1 第一阶段两类顾客均购买第41-42页
        2.3.2 第_阶段仅短视型顾客购买第42-45页
    2.4 销售商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第45-49页
        2.4.1 第一阶段两类顾客均购买第46-47页
        2.4.2 第一阶段仅短视型顾客购买第47-49页
    2.5 具备及不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销售商的最优决策比较第49-51页
    2.6 算例分析第51-57页
    2.7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炫耀型与策略型两类顾客并存下销售商的决策第58-76页
    3.1 问题描述与假设第58-59页
    3.2 顾客行为分析第59-60页
    3.3 销售商不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第60-64页
        3.3.1 第一阶段仅炫耀型顾客购买第60-61页
        3.3.2 第一阶段两类顾客均购买第61-64页
    3.4 销售商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第64-70页
        3.4.1 第一阶段仅炫耀型顾客购买第65-67页
        3.4.2 第一阶段两类顾客均购买第67-70页
    3.5 具备及不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销售商的最优决策比较第70-71页
    3.6 算例分析第71-75页
    3.7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炫耀型与策略型两类顾客并存下快速时尚销售商的决策第76-88页
    4.1 问题描述与假设第76-77页
    4.2 顾客行为分析第77-78页
    4.3 销售商具备快速时尚能力第78-84页
        4.3.1 第一阶段仅炫耀型顾客购买第78-80页
        4.3.2 第一阶段两类顾客均购买第80-84页
    4.4 具备快速时尚能力与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销售商的最优决策比较第84页
    4.5 算例分析第84-86页
    4.6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策略型与短视型顾客并存下销售商公平关切的供应链协调第88-102页
    5.1 问题描述与假设第88-89页
    5.2 公平关切销售商的效用分析第89页
    5.3 销售商公平中性下的供应链协调第89-93页
        5.3.1 批发价契约下的供应链协调第89-90页
        5.3.2 收益共享契约下的供应链协调第90-93页
    5.4 销售商公平关切下的供应链协调第93-98页
        5.4.1 批发价契约下的供应链协调第93-95页
        5.4.2 收益共享契约下的供应链协调第95-98页
    5.5 算例分析第98-101页
    5.6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制造商具有快速时尚设计能力的供应链协调第102-112页
    6.1 问题描述与假设第102-103页
    6.2 顾客行为分析第103页
    6.3 供应链集中决策第103-106页
    6.4 供应链分散决策第106-108页
        6.4.1 批发价契约下时尚设计供应链模型第106-107页
        6.4.2 收益共享契约下时尚设计供应链模型第107-108页
    6.5 算例分析第108-111页
    6.6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2-115页
    7.1 研究结论第112-113页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子无铁心高速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设计研究
下一篇:落叶松胶合木双向板挠曲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