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2.1 对我国军工企业发展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外隐性知识共享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1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4 技术路线图 | 第13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1.5 存在的不足 | 第13-14页 |
2 概念界定与军工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因素分析 | 第14-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2.1.1 知识、知识管理及体系框架 | 第14页 |
2.1.2 隐性知识的概念和特点 | 第14-16页 |
2.1.3 隐性知识共享的重要性 | 第16-17页 |
2.2 影响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 | 第17-20页 |
2.2.1 环境因素 | 第17-18页 |
2.2.2 人(共享双方)的因素 | 第18-19页 |
2.2.3 手段因素 | 第19-20页 |
2.2.4 影响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因素总结 | 第20页 |
2.3 军工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目标 | 第20-24页 |
2.3.1 军工企业的行业特点 | 第20-21页 |
2.3.2 军工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特性 | 第21-23页 |
2.3.3 军工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目标 | 第23-24页 |
3 SG公司隐性知识共享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24-34页 |
3.1 SG公司隐性知识共享情况调查 | 第24-27页 |
3.1.1 选用调查方法 | 第24-26页 |
3.1.2 调查的整体步骤 | 第26-27页 |
3.2 SG公司隐性知识共享情况描述 | 第27-30页 |
3.3 SG公司隐性知识共享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3.3.1 相关企业文化缺失 | 第31页 |
3.3.2 共享制度保障不健全 | 第31页 |
3.3.3 知识获取途径有限 | 第31-32页 |
3.3.4 交流方式陈旧 | 第32页 |
3.3.5 学习平台不完善 | 第32页 |
3.3.6 显性化程度不高 | 第32-34页 |
4 优化SG公司隐性知识共享效率的对策 | 第34-40页 |
4.1 营造适合SG公司隐性知识共享的环境 | 第34-36页 |
4.1.1 培育隐性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 | 第34页 |
4.1.2 制定隐性知识共享的激励制度 | 第34-35页 |
4.1.3 优化技术总监职能 | 第35-36页 |
4.2 尝试适合SG公司隐性知识共享的特殊手段 | 第36-38页 |
4.2.1 优化“师带徒”面对面分享效率 | 第36页 |
4.2.2 摸索运用新兴通讯手段加强共享效率 | 第36-37页 |
4.2.3 要求细化设计输入,使知识产生过程显性化 | 第37页 |
4.2.4 推广临时团队 | 第37-38页 |
4.3 重视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安全性 | 第38-40页 |
4.3.1 解决对内共享与对外保护的矛盾 | 第38-39页 |
4.3.2 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 第39-40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