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1 神经炎症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第9页 |
1.1.1 神经炎症与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关系 | 第9页 |
1.1.2 胶质细胞与神经炎症的关系 | 第9页 |
1.2 孤儿核受体分子NR4A2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3 Micro RNA发现、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 | 第11-12页 |
1.4 Micro RNA转录调控 | 第12页 |
1.5 Micro RNA调节感染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5.1 Micro RNA抗细菌感染中的功能 | 第12-14页 |
1.5.2 Micro RNA抗病毒感染中的功能 | 第14页 |
1.5.3 Micro RNA在炎性疾病中的角色 | 第14-15页 |
1.6 星形胶质细胞中micro RNA的功能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3. 实验材料 | 第18-23页 |
3.1 细胞系 | 第18页 |
3.2 构建载体所需质粒 | 第18-20页 |
3.3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20-21页 |
3.4 主要培养基、缓冲液及其配置 | 第21-22页 |
3.5 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 | 第22-23页 |
4. 试验方法 | 第23-33页 |
4.1 引物设计 | 第23页 |
4.2 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23页 |
4.3 荧光定量RT-QPCR检测基因m RNA和micro RNA表达水平 | 第23-26页 |
4.3.1 m RNA水平检测 | 第23-25页 |
4.3.2 micro RNA的检测 | 第25-26页 |
4.4 质粒的构建 | 第26-31页 |
4.4.1 靶基因 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 | 第26-30页 |
4.4.2 突变体质粒的构建 | 第30-31页 |
4.5 双荧光素酶实验 | 第31页 |
4.6 Micro RNA转染 | 第31页 |
4.7 Western bolt蛋白免疫印迹技术 | 第31-32页 |
4.8 统计学方法 | 第32-33页 |
5. 结果分析 | 第33-47页 |
5.1 Mi R-206在LPS刺激的U251细胞中上调表达 | 第33-34页 |
5.2 Mi R-206正调控LPS刺激U251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产生 | 第34-36页 |
5.3 NR4A2是mi R-206新的靶基因 | 第36-40页 |
5.4 过表达NR4A2减弱mi R-206介导的促炎症反应 | 第40-41页 |
5.5 转录因子AP-1 正调控mi R-206的表达 | 第41-45页 |
5.6 ERK信号通路参与mi R-206的转录表达 | 第45-47页 |
6. 讨论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所获得荣誉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