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公共秩序管理论文

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9-17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的依据第9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论文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5页
        1.3.2 比较研究法第15页
        1.3.3 案例分析法第15页
        1.3.4 交叉研究法第15-16页
    1.4 论文结构与创新点第16-17页
        1.4.1 论文结构第16页
        1.4.2 论文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理论谱系第17-24页
    2.1 核心概念第17-19页
        2.1.1 博客、微信、微博与微博时代第17-18页
        2.1.2 群体性突发事件及治理第18-19页
    2.2 微博时代与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关联性第19-21页
        2.2.1 微博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关联互动第19-20页
        2.2.2 微博与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关联互动第20-21页
    2.3 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理论基础第21-24页
        2.3.1 元治理第21页
        2.3.2 政治合法性第21-22页
        2.3.3 社会资本第22-23页
        2.3.4 二级传播理论第23-24页
第3章 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治理现状、危害及原因第24-38页
    3.1 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治理现状第24-30页
        3.1.1 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状第24-27页
        3.1.2 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现状第27-30页
    3.2 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及其治理困境的危害第30-33页
        3.2.1 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的危害第30-31页
        3.2.2 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困境的危害第31-33页
    3.3 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及其治理困境的原因第33-38页
        3.3.1 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的原因第33-35页
        3.3.2 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困境的原因第35-38页
第4章 国内外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经验及启示第38-47页
    4.1 国内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经验及启示第38-41页
        4.1.1 国内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经验第38-40页
        4.1.2 国内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启示第40-41页
    4.2 国外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经验及启示第41-47页
        4.2.1 国外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经验第41-44页
        4.2.2 国外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启示第44-47页
第5章 微博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对策第47-57页
    5.1 政府:加大治理力度 健全相关制度第47-49页
        5.1.1 预警:重视微博舆情,做好社会预警第47-48页
        5.1.2 管理: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监管体系第48页
        5.1.3 处理:重视微博问政,及时公开信息第48-49页
    5.2 微博运营商:强化管理体系 引导舆论导向第49-51页
        5.2.1 推行微博实名制,净化信息传播渠道第49-50页
        5.2.2 发挥名人意见领袖作用,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第50-51页
        5.2.3 加强审核,过滤不实微博信息第51页
    5.3 传统媒体:创新报道模式 合理利用微博平台第51-54页
        5.3.1 明确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关系,做到优势互补第51-52页
        5.3.2 注重“微力量”,创新媒体沟通机制第52-53页
        5.3.3 正面宣传为主,权威报道突发事件消息第53-54页
    5.4 网民民众:尊重客观事实 提升公众素养第54-57页
        5.4.1 提高自身素养,发表责任言论第54页
        5.4.2 传播权威消息,拒绝虚假信息第54-55页
        5.4.3 做负责任的舆论领袖,健康引导舆论方向第55-57页
第6章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全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研究
下一篇: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甲烷产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