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利用关联分析挖掘甘蓝型油菜千粒重优异等位变异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2页
    1 甘蓝型油菜概述第9-11页
        1.1 我国的油菜育种历史第9-10页
        1.2 甘蓝型油菜育种现状第10-11页
    2 遗传标记的类型第11-12页
        2.1 细胞学标记第11页
        2.2 形态学标记第11页
        2.3 蛋白质标记第11-12页
        2.4 DNA分子标记第12页
    3 QTL定位方法第12-15页
        3.1 单标记分析方法第13页
        3.2 区间作图法第13页
        3.3 复合区间作图法第13-14页
        3.4 多重区间作图法第14页
        3.5 QTL定位最新研究进展第14-15页
        3.6 QTL精细定位第15页
    4 关联性分析第15-19页
        4.1 关联性分析原理及策略第16-17页
        4.2 群体结构对关联分析影响第17-18页
        4.3 遗传多样性第18页
        4.4 关联分析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第18-19页
    5 本研究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22页
        6.1 甘蓝型油菜PCR体系及银染优化实验流程第20页
        6.2 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流程第20-21页
        6.3 关联分析实验流程第21-22页
第二章 甘蓝型油菜PCR体系及银染的优化第22-3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2-27页
        1.1 材料第22-23页
        1.2 仪器第23页
        1.3 主要试剂第23-24页
        1.4 方法第24-27页
            1.4.1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第24-25页
            1.4.2 DNA的稀释第25页
            1.4.3 甘蓝型油菜PCR体系的优化及扩增程序第25-26页
            1.4.4 PCR产物的检测第26-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33页
        2.1 DNA的提取和检测第27页
        2.2 PCR体系正交设计直观分析第27-28页
        2.3 正交设计方差分析第28-29页
        2.4 引物退火温度筛选及PCR扩增程序的优化第29-30页
        2.5 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的验证第30-31页
        2.6 PCR产物的检测第31-33页
            2.6.1 不同的银染液浓度和银染时间对银染结果的影响第31-32页
            2.6.2 两种不同的银染方法银染结果的对比第32-33页
    3 讨论第33-35页
第三章 甘蓝型油菜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5-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1.1 实验材料第35-36页
        1.2 试剂和仪器第36页
        1.3 实验方法第36-38页
            1.3.1 DNA的提取第36页
            1.3.2 PCR反应体系第36页
            1.3.3 PCR反应程序第36页
            1.3.4 电泳检测第36-37页
            1.3.5 SSR引物筛选第37-38页
            1.3.6 数据处理第38页
    2.结果分析第38-45页
        2.1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8-43页
            2.1.1 SSR标记多态性第38-42页
            2.1.2 基于SSR标记聚类分析第42-43页
        2.2 各个群体之间遗传关系第43-45页
            2.2.1 群体多态性位点分析第43-44页
            2.2.2 群体间遗传变异分析第44页
            2.2.3 群体间的聚类分析第44-45页
    3 讨论第45-48页
        3.1 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第45-46页
        3.2 甘蓝型油菜聚类分析第46-47页
        3.3 不同地区的甘蓝型油菜聚类分析第47-48页
第四章 甘蓝型油菜SSR标记关联性分析第48-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1.1 实验材料第48页
        1.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48页
        1.3 实验方法第48-49页
            1.3.1 田间试验和性状调查第48页
            1.3.2 表型数据分析第48页
            1.3.3 群体结构分分析第48-49页
            1.3.4 连锁不平衡分析第49页
            1.3.5 关联分析第49页
            1.3.6 优异等位变异的挖掘第49页
    2 结果分析第49-61页
        2.1 群体结构分析第49-56页
        2.2 千粒重性状的表型变异第56-57页
        2.3 连锁不平衡分析第57-58页
        2.4 关联分析第58-60页
        2.5 优异等位变异的分析第60-61页
    3 讨论第61-64页
        3.1 SSR位点连锁不平衡与关联作图的关系第61-62页
        3.2 群体结构对结果的影响第62-63页
        3.3 甘蓝型油菜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第63-64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奥兰多:一部传记》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历史观
下一篇:泡排井采气管道携泡量监测与消泡研究